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合集3篇)
【www.yin56.com--教案】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2、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看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抗日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查闯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资料。
2.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
2.明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扰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
活动一:全民坚持抗战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扰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0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扰战的表现有哪些。
活动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教师讲述:扰战胜利后,重庆一家报纸出了一条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结果最后的答案有四个:屈原、苏武、蒋干、共工。你的意见如何?
回顾历史.你能不能有更好的谜底呢?请说明理由。
提示:以上谜底都不去全面,关国原子弹、苏联军事援助都属于外部因素,符介石国民竞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对抗日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都不是的因素。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职下,全民族的持久抗战,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2.教师强调:(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程、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材料展示:材料一,从鸦片版争以来,中四反抗外四侵格战争总是夫败,像甲午战争、八四联军侵华版争……这次抗日战争却取得了完全胜利。
材料二,如采日本进军西印度绎,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阵地全部所清,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四。
4.教师讲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所学内客完成下列表格。从历次侵华战争的结果对比中,得出结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5.教师强调: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竞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待到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探究中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将本课所学内容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将解放战争和之前学习的列强侵华战争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
教学重难点:
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搜集有关资料。明白解放战争的意义。
活动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用课件展示:
料材: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回答:
(1)“挖蒋根”是指什么?解放区为什么要实行土地改革?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土地改革。原因: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2)怎样进土地改革的?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派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土改运动,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到1948年秋,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3)土地改革有何意义和作用?
①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②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③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
活动二: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
1、意义:①使北平这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③为解放战争其他战场的作战提供了一个和平解放的良好范例。
(1)三大战役胜利有何意义?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充:
(2)到1948年8月止,人民解放战争已进行了哪两个阶段的作战?
(3)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因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①敌我力量对比变化,365万:280万,且国民党用于一线作战的机动兵力仅170多万;②敌军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我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提高;③敌军兵力收缩至大城市和中央交通线;④国统区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后方更加巩固,广大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
2、三大战役(板书)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完成下表:
(2)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3)结合教材地图讲述:辽沈战役应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4)淮海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为什么要这样打?
(5)平津战役我军制定了怎样的作战方针?这样打的目的是什么?
(6)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什么好处?
原因:①平津战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使北平城成为一座孤岛,解放军以百万大军层层围住北平,北平守敌完全陷入绝境。②我党对傅作义的积极争取。
活动三:讨论
教师展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1)渡江战役前夕,蒋介石玩弄了一个什么阴谋?蒋介石的这次“求和”与1945年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在目的上有什么共同点?
(2)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同意和谈?为什么?和谈结果怎样?
(3)渡江战役的战线是怎样的?解放军占领南京有何重大意义?
(4)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分析主要原因即战争的正义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子女作为家庭成员要为家庭的幸福美满贡献一份力。
【能力与方法目标】
提高自理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中一员的责任,学会自理,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为家庭尽责任,懂得不管年龄大小,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家庭责任,要有负责任的精神。
【难点】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三、教学方法
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头儿子做家务的片段,提问:你们在家也会像大头儿子一样做家务吗?
教师总结:大头儿子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大家要像他一样为自己的家庭出一份力。引入《我的家庭责任与贡献》。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的家庭贡献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家都帮家人做了哪些事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很重要。只有每个成员都对家庭做出贡献,我们的家庭生活才会更幸福。
(2)出示三幅图片,第一幅是照顾生病的爸爸,第二幅是照顾妹妹,第三幅是和爸爸一起打球,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家人相互陪伴,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的事情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家人之间的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就是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作为孩子,我们对家庭也要有自己的贡献,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能与家人相互陪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3)让学生从家庭任务袋中抽取任务,并说说会如何完成。
学生做完活动后教师总结:我们孩子是维系家庭成员亲情的.纽带。运用创意为我们的家庭事务出主意,并尝试着将我们的妙计转化为行动,这也是我们作为孩子对家庭的贡献。
2.我也有责任
过渡语:家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有爸爸妈妈这样的大人,也有像我们这样的小孩。在家庭中大人要尽的责任,我们年纪虽小,但也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出示材料:赵晋豫7岁时,一场车祸使母亲瘫痪在床,成为植物人。两年后父亲也因照顾家庭心力交瘁而患病,失去了工作能力。为了让妈妈早日康复,这个身高不足1.6米的少年从小学二年级起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照顾妈妈,他给妈妈翻身揉搓擦洗,生怕久病卧床的母亲身体长脓疮,他每天陪妈妈说话,他每天坚持5点半起床,一坚持就是7年,烧水做饭,喂药喂饭,帮妈妈翻身按摩,照顾爸爸,每天都到很晚才能静下来安心学习。
小组讨论提问:如果晋豫不照顾爸爸妈妈,他们家庭会怎样?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总结:家庭责任的承担不能仅凭一时兴起,需要有负责人的精神,坚持负责到底!富有负责任的精神对自己带来的是成长,对家人带来的是温暖,对家庭带来的是自己的一份贡献。因为,有了为家庭负责的精神,我们就会处处为家庭着想,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认为家庭事务只是大人的事情。
环节三:巩固提高
制定自己的责任清单,并且小组内展示。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孩子,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贡献和责任。但愿我们都能以负责任的精神,坚持完成自己的家庭责任。
作业:将自己做好的责任清单张贴在家里最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每天都能坚持完成。
五、板书设计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人人都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2.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
情感:
1.喜爱花草树木。
2.愿意爱护花草树木,以爱护花草树木为荣
行为:
爱护花草树木,做到:
(1)不摘花;
(2)不踏草坪;
(3)不折树枝,不摇小树。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蕴含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内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大自然即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负有共同的责任。
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当前为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注意在城市中保存适当的绿地面积,我国城市建设也开始注意安排绿地,种花、种草、种树。城市绿地的保护,要靠每一位市民参与。城市绿地的保护情况,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标志。教育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遵守社会公德十分重要。
小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到花草树木,家居附近有绿地,学校美化校园种了花、草、树木,街道公共场所有花、草、树木,家长带他们去公园更是寻求在有花、有草、有树木的优美环境里休息、游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已经知道一些花草树木对人们的好处,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受,加深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懂得花草树木是供大家欣赏的,对大家有好处,人人都要爱护。使学生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要克服只为自己不顾大家,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
教法建议: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花草树木是文明行为,是遵守公德的表现。在活动中既要突出花草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大家的好处,还要突出体现出自己要为大家约束自己。列举的花草树木应是公共场所的,如:街心花园、学校花园、街道两旁、公园等,不宜涉及自己家种的花、树。
2.讲“花草树木是大家的好朋友”时,不必涉及过多过宽,否则容易脱离公德教育的主题。
3.为了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把有针对性的内容安排进去,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应与迎接奥运、绿色奥运相联系。
4.本课是活动课,应把每一个活动组织好,对活动意图要清楚,在活动中要体现教育意图,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上一篇:搭石十分钟教案范文(精选3篇)
下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教案汇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