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子沈洁现在照片
【www.yin56.com--母爱故事】
青年志愿者大队
篇一:小英子沈洁现在照片
她们感动海峡两岸--三位台湾母亲的故事小英子沈洁现在照片。
她们,感动海峡两岸 ———记三位台湾母亲的故事 三位寻常的宝岛母亲,用她们的爱心、无私、牺牲、坚定、大义,树立起中国女性的伟大形象,使遥远的祖国宝岛变得亲近而神圣。这是记者新闻生涯的感人亲历,也是记者的深刻记忆。讲述三位宝岛母亲的故事,不只是为了穿肠蚀骨的怀念,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与崇敬。
杨秀霞:捐髓大陆 1997年4月,大陆首例无关供者骨髓移植手术在北京307医院进行,这也是跨越台湾海峡的第一例骨髓捐赠,受髓者是罹患白血病的17岁安徽少年。当台湾志愿者几经辗转将骨髓送达北京时,患者父母只了解到有限的信息:捐髓者是一位年过50的台湾妇女。这位捐髓妇女捎来一句话: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够挽救少年的生命,让他重返校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手术保险起见,这位妇女共捐髓1000cc,特别多捐出了200cc! 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最终失败了。沉浸在悲痛中的少年母亲对记者说:“海峡两岸都为我的孩子付出了努力。我是孩子的生身母亲,那位远在宝岛的母亲是孩子的再生母亲,我们全家永远感激她!”
4年后,记者到台湾作驻点记者。经多方打问,终于找到了这位感动两岸的“宝岛母亲”————已经年近六旬的杨秀霞。小英子沈洁现在照片。
“这是我应该做的。骨髓捐了还能再生,孩子没能救活是最大的遗憾。”她这样对记者说。当年她55岁,是捐髓的最后年限。面对亲友的顾虑和劝说,她义无反顾走上手术台,平生第一次乘飞机到花莲为大陆少年抽骨髓。只抛下一句话:“能与这孩子配型成功,说明我俩有缘,我一定要为他捐出骨髓,挽救他的生命。”
“我在大陆也有个儿子了,不知他长得跟我像不像?”杨妈妈曾这样幸福地对亲友说。家境并不宽裕的她念念不忘这位与自己有缘的安徽少年,甚至拿出积蓄打制了一块纯金的“吉祥符”,准备在日后见面时送给这位少年。
手术失败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时隔数年,这位慈善、平和的母亲谈及那个孩子,眼里仍闪烁着泪光……“我从没想过回报,只是希望自己能为他做点儿什么,这是说不清的缘分!”
林海音:城南寻梦
2001年秋,夏祖焯先生把记者领到了他母亲的病床前。林海音戴着氧气面罩,插着鼻饲,已处于最后弥留之际。小英子沈洁现在照片。
病榻上,年过八旬的林海音依然美丽而高雅,她那尚存的一息使整个病房弥漫着神圣和高贵。 林海音的一生实为两岸及中国历史的缩影:她是台湾苗栗县人,日据时期生于日本,随父母返台后,不堪忍受日本统治,举家迁居北京;台湾光复后,重返故乡台湾。之后,海峡相隔,待重归城南寻梦,已是古稀之年,故旧过往,存者寥寥。正如其代表作《城南旧事》所叹: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夏祖焯对记者说,母亲一生刚烈正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岛内“白色恐怖”时期,出于对高压下的台湾同胞的同情与支持,林海音的“纯文学”出版社扶持了一大批乡土文学作家,使其走上文学之路。但是,近年来,在甚嚣尘上的“台独”喧嚣中,一些曾受她资助的作家竟成为“台独”鼓噪者,走向了她的对立面。一向乐观的母亲,晚年心境平添了一分感伤与苍凉。 “我是大中国作家,我以此为自豪!”夏祖焯告诉记者,晚年时的母亲就是这样表示的。这大概是她所能作的最大的原则性宣示了。
我们找来了插图版的小说《城南旧事》,在她眼前一页页翻过;并播放着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以及她最喜欢的歌曲《魂萦旧梦》,试图唤起她的记忆。
当年在电影《城南旧事》中扮演小英子的沈洁也专程从上海赶到台北探望她的忘年交。 “我感到,林阿姨认出我来了,北京的那段生活对她来说太深刻了。”沈洁说。
我们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无情,也感叹着人生的离愁与执着……在台北,我们以这种方式陪伴这位伟大母亲的最后旅程。
许月里:矢志抗日
见到许月里妈妈是2002年8月15日,1945年时的日本投降日。在台北一个偏僻、破旧的老楼里,九旬高龄的许月里老妈妈给了记者心灵上最强烈的一次震撼。
这位岛内仅存的抗日英雄,16岁就投身台湾抗日组织“工友协会”,与日本统治者展开斗争。“我的父母不仅给了我生命,更为我注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他们对子女的训诫是?只有中国才是我们的祖国?,此志始终沸腾在我们的血脉里!”她如此解释自己的抗日行动。 但是,这位母亲如此不幸。光复后的台湾远非预期的美好,上世纪50年代遍布全岛的“白色恐怖”更给许月里灭顶之灾,她被以“莫须有”的“资匪罪”判刑,熬过了漫漫12年的铁窗生涯,在囚牢里生下并养大了自己的孩子。 “我痛恨当时的反动政府,但是,他们代表不了我的祖国,我对祖国的信仰和热爱没有任何改变。”她将狱友一本破旧的中文教科书奉若至宝,在牢里教孩子学习汉语,“就像当年父母教育我中国是我的祖国一样,我必须教会他祖国的语言和文化”。
1995年8月是这位宝岛母亲终生难忘的日子,83岁高龄的许月里作为台湾三位抗日代表之一,被邀请回祖国大陆参加抗战胜利50周年庆典。她一边翻看当时的照片,一边激动
地向记者回忆:“站在卢沟桥头,当大炮连轰50响时,我感到热血要冲出我的胸膛!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奋战和牺牲才换来这一天啊!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什么事情不能做到?” “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为的是不当亡国奴;台湾人民坚持抗日,为的是回到祖国怀抱。今天的台湾,居然有人要为脱离中国而拼命,还卖力为日本当年的殖民统治唱赞歌,对这种背叛祖国的汉奸行为,绝不能容忍!”老人义愤填膺。
老人那天摸黑将记者送下楼梯时说的那段话,至今萦绕在我的耳际:“我已经年过90,对于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够长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还没做够!”
无法完结的“尾声”
离开台湾数年,心中对这三位宝岛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那年结束驻点采访返回大陆时,给杨秀霞妈妈打电话告别。她去寺院做义工了,先生在家。
“请转告安徽那位孩子的父母,让他们想开些,保重身体,将来有机会我们去大陆看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到台湾做客。”一席话让我无比感动:多么温情的宝岛父亲!
2001年深秋,从台北返回北京,正与友人漫游香山,接到夏祖焯先生从台北打来的电话:“妈妈走了!……”电话两头,一时黯然无语。 50多年前,林海音告别北京时,正是秋色浓烈、红叶缤纷的时节。她多次表示想回北京看红叶。但是,眼前美好的景致,对她永远只是记忆了。“青春一去永不重逢”,她最喜欢的歌曲《魂萦旧梦》的
歌词,成了她人生无奈的写照。
今年9月,给阔别3年的许月里妈妈打电话,93岁高龄的许妈妈已经住进了一家疗养院。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很想回去参加纪念啊,可是,我身体不行了,走不动了,遗憾啊!”
“我这一生,就是想看到中国统一的这一天,但是,可能看不到了……”老人话里透出无奈和哀伤。
三位宝岛母亲,以她们对人世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担当,付出了她们所能付出的一切。在此谨祝宝岛母亲安康、如意,愿林海音妈妈在天之灵安息,也祝愿天下所有母亲美梦成真。 (完)
沈洁长大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