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春江花月夜》作文

|夫妻相处的艺术   |

【www.yin56.com--夫妻相处的艺术】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的珍品,更是传统琵琶演奏艺术中的瑰宝。我爱《春江花月夜》,觉得它是天籁之音。

  记得我第一次听这首乐曲是在考试失意后和伙伴儿去江边散步时听到的,当第一声乐声飘进我的耳朵,我便被它那质朴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吸引了。

  月儿高挂在天空,倒映着江南水乡的美景……听着这首琵琶独奏,我渐渐进入了幻想里的美景,陶醉得难以醒来。仿佛是我13年中第一次接受艺术的洗礼。

  后来,从朋友那得知,那首乐曲名叫《春江花月夜》,相传为唐朝虞世南所作,原名《夕阳萧鼓》。

  这景迷得我神魂颠倒;这曲,更让我醉得不清。

  我到江边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只是想望着高挂的新月,欣赏这首《春江花月夜》,感受这绝妙的美景。

  远处传来悠扬的曲声,正在放第一段“江楼钟鼓”琵琶模拟的鼓声,箫和筝奏出轻微的波音,展现出夕阳西下、微风拂涟漪的情景。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一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秀丽画面映入眼帘。哦!原来是第二段“月上东山”了。第三段“风回曲水”描绘了微风阵阵、水流回旋,令人目眩神往。第四段“花影层月”显示簇簇鲜花,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湖面,相映生辉,增添了河山的风姿异态。乐曲进入第五段“水云深际”时,那种水天一色的壮阔奇景油然而生,令人心旷神怡。“渔歌唱晚”描摹出渔翁在归途中,悠然自得的唱着歌,歌声由远而近,沁人肺腑。望着长江上波光粼粼,远有渔船,近有垂钓者,心与景及曲同醉。第八段“挠鸣远濑”强弱拍有明显的对比,仿佛从远处传来橹桨击水声。第九段“欸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表现出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尾声”顾名思义,是全曲的结尾部分,出现了箫的抒情优美的旋律,衬托出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安详。全曲在悠扬徐缓中结束。我心中却还留恋着那一刹那的美好。此时教堂的钟声隐隐传来,天上霞光渐淡,街上行人渐少,很有一种江楼暮鼓的韵味。我真想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眼前美景、曲中意境,真是“何以解忧,唯有《春江》”。

  每次听到这首乐曲,我都是在接受心的洗礼,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它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远离人性的浮躁,让人对恬静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春江花月夜》,爱你没商量。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ganwurensheng/559664/

    热门推荐
    • 戏的艺术初一说明文作文

      怨妇,还是幸运儿  她,款款挪移的碎步,悲凉的调子弥漫了天空。  她,时而紧蹙娥眉,细气轻调,时而甩袖轻扬,悲歌微叹;时而紧袖掩面,低声稍啼……  她,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是个戴着枷锁,满面愁容的妇人。

    • 议论文

      在北京798艺术街区,四川话比北京话好使,连那儿的保安都喜欢用四川话调侃,周围的川菜馆也越来越多。这有一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四川艺术家进京了。  四川艺术家虽然在全国占不了半壁江山,但其绘画艺术在全国绝

    • 我唯独钟爱的乐器作文

      我喜欢弹古筝,并且目前已考过十级。记得我初识它时,我还是个年少懵懂的小姑娘。  那是我才六岁,只是听到那行云流水的声音绕梁时,我的心就彻底被收服了。那凄婉而又柔美的调子,一直在我的耳边挥散不去。在那时

    • 有关音乐的作文范本

      在大千世界里,在茫茫人海里,你可以不懂文学,也可以不懂几何,但是你不得不懂音乐,是音乐主宰着人类的快乐。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给你两条路,你愿意保留色彩,还是音乐”。我回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音乐

    •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的研究

      摘要: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要译得恰到好处,译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即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将从几个部分阐述社会

    • 音乐广场作文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祖国大好河川中不但以历史悠久的文化闻名于世,还以现代化气息的建筑震惊中外。在西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的北广场,就坐落 着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被

    • 音乐小能人作文

      汤晓曈爱看书、数学好,毽子也踢得不错,和大家也十分处得来。不过她对音乐特别有天赋,唱歌尤其有感觉,是我们班的“音乐小能人”。  平时,不论我们唱谁的歌,她都能“神”一般地接上几句,不过最令人佩服的,还

    • 家乡智辩作文鉴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湘水西北,洞庭之南,曾经是银城益阳一个贫穷落后而又无人知晓的小乡村。在这片贫穷却又肥沃的土地上,我耳闻目睹了家乡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