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赠别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夫妻相处的艺术   |

【www.yin56.com--夫妻相处的艺术】

  王维不仅工诗善画,且精通音律,擅长书法。诗歌、音乐、绘画三种艺术在审美趣味上相互融会、相互渗透,具有独特的造诣,被苏轼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有《王右丞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维赠别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赠别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761 ), 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监察御史。李林甫上台后,王维曾一度出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二年后回京,不久又被派往湖北襄阳去主持考试工作。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和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公元七五六年,王维被攻陷长安的安禄山叛军所俘,他服药取痢,佯称瘖疾,结果被安禄山“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

  平叛后,凡做伪官的都判了罪,但王维因在被俘期间作《凝碧池》诗怀念朝廷、痛骂安禄山,得到唐肃宗的赞许,加之平乱有功的胞弟王缙极力营救,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来又升迁为尚书右丞。但自此,王维变得更加消沉了。在半官半隐、奉佛参禅、吟山咏水的生活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王维的诗歌创作道路大致以开元二十六年(738)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作大都反映现实,具有明显的进步政治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的诗作多是描山摹水、歌咏田园风光的,其中也曲折地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但情绪的主调却是颓唐消极的。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首句“红豆生南国”,落笔不俗,指出所咏之物及其生长环境,同时向读者托出了一颗由古代传说所凝成的爱情珍珠。它借遥远的南国与久远的传说,将人们思绪带到恋人所在的海角天涯。

  第二句“春来发几枝?”,这句发问,明为对相思木的关切,实则是诗人对对方爱情发展的关切。春天相思木适逢甘霖,新枝兢秀,爱情之花不也是在此时成长、开放的吗?这里尽管是发问,但一个“发”

  字却带有相当肯定的语气,充分表现了爱情的纯洁和蓬勃发展。

  一首咏物诗,仅有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并不能表达主题,由此诗人由物及人地展开了心灵的刻划。“劝君多采撷”一句承上转入,希望恋人多多采撷殷红鲜亮的相思豆,让象征爱情的红豆充满衣兜,暗示他们的爱情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个“劝”

  字胜过千言万语,一下子拓宽了诗境,为下句的飞跃作好了铺垫。

  末句“此物最相思”,笔锋陡转,点出相思主旨,意思是这颗颗红豆最能代表和传递我对你的相思。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诗鉴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王维少年时就与胞弟王缙离开家乡蒲州到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客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久负盛名,使他成为王公、驸马、达官贵人的座上清客,这使他有机会大量接触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世态炎凉和统治阶级的腐败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并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久而久之,思乡怀亲之感不断袭扰他。特别是在他十七岁那年的“九·九”重阳佳节之日,达官贵人们都以家宴自娱,胞弟王缙也回蒲州去了,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突然在举目无亲的诗人心中爆发,遂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句写身在异乡的诗人每到佳节倍加思念故乡的兄弟亲人。

  起句一个“独”字,造境突兀,既刻划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孑然孤单的形象,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寂寞凄凉的心境。两个“异”字迭用,更加强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为诗的画面增添了凄楚的色彩。第二句是全诗的诗眼和感情主线。这里的“每逢”二字,突破了“九月九日”这一特定时间的局限,使人体会到诗中之情酝酿日久,今年九月九日的爆发只不过是碰到了重阳佳节这一导火索罢了,一个“倍”字,既渲染了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明了平日思亲之经常。这两句诗着重在写诗人节日的感受,由于诗题已经点明时值重阳佳节,埋下了热闹欢愉的节日场面的伏笔,因而就愈使人感到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的游子形象,更加鲜明。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现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由自己思亲,想到亲人节日必然也在想念自己,从而更加深了诗人珍视兄弟手足之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思。古时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可以消灾避邪之说。这里,诗人巧妙地通过兄弟重阳佳节佩茱萸囊登高这一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使兄弟思己之情具体化、形象化,用兄弟对登高行列缺了一人的遗憾心情来反射出诗人思亲的心曲,更使人感到诗情真挚:委婉动人。

  这首诗注重感受和细节的典型性,“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受,既是诗人日常感受的升华,又是长期客居异乡的游子节日感受的概括和总结,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登高插茱萸的细节,体现了节日兄弟聚首的欢悦,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时代和地方色彩。正因为这首诗注重感受、细节、时间、环境诸方面的典型选择,因而就形象逼真地表达了诗人具有典型意义的感情。因此千百年来屡经传诵。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改写九月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mv 忆山东兄弟王维视频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解释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配乐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mp3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注音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诗意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赏析 九月节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图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唱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朗诵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ppt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课件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配图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拼音 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 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ganwurensheng/565362/

    热门推荐
    • 戏的艺术初一说明文作文

      怨妇,还是幸运儿  她,款款挪移的碎步,悲凉的调子弥漫了天空。  她,时而紧蹙娥眉,细气轻调,时而甩袖轻扬,悲歌微叹;时而紧袖掩面,低声稍啼……  她,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是个戴着枷锁,满面愁容的妇人。

    • 议论文

      在北京798艺术街区,四川话比北京话好使,连那儿的保安都喜欢用四川话调侃,周围的川菜馆也越来越多。这有一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四川艺术家进京了。  四川艺术家虽然在全国占不了半壁江山,但其绘画艺术在全国绝

    • 我唯独钟爱的乐器作文

      我喜欢弹古筝,并且目前已考过十级。记得我初识它时,我还是个年少懵懂的小姑娘。  那是我才六岁,只是听到那行云流水的声音绕梁时,我的心就彻底被收服了。那凄婉而又柔美的调子,一直在我的耳边挥散不去。在那时

    • 有关音乐的作文范本

      在大千世界里,在茫茫人海里,你可以不懂文学,也可以不懂几何,但是你不得不懂音乐,是音乐主宰着人类的快乐。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给你两条路,你愿意保留色彩,还是音乐”。我回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音乐

    •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的研究

      摘要: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要译得恰到好处,译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即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将从几个部分阐述社会

    • 音乐广场作文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祖国大好河川中不但以历史悠久的文化闻名于世,还以现代化气息的建筑震惊中外。在西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的北广场,就坐落 着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被

    • 音乐小能人作文

      汤晓曈爱看书、数学好,毽子也踢得不错,和大家也十分处得来。不过她对音乐特别有天赋,唱歌尤其有感觉,是我们班的“音乐小能人”。  平时,不论我们唱谁的歌,她都能“神”一般地接上几句,不过最令人佩服的,还

    • 家乡智辩作文鉴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湘水西北,洞庭之南,曾经是银城益阳一个贫穷落后而又无人知晓的小乡村。在这片贫穷却又肥沃的土地上,我耳闻目睹了家乡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