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画论管窥

|夫妻相处的艺术   |

【www.yin56.com--夫妻相处的艺术】

  王维画论《山水诀》、《山水论》,体现了王维绘画的风格及其法度,从画论中还能感觉到其艺术个性的追求是诗画合一。

  王维,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被后世尊为山水画的南宗之祖和文人画之祖,诗歌上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是继陶渊明之后最负盛名的隐逸诗人。研究王维大多从其诗歌入手,而少论及画,因为王维的画已湮没无寻,偶有存于海外者亦多为伪作或摹品。人们虽熟知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只能从其诗中进行探寻。近读王维画论《山水诀》、《山水论》心有所感,行诸于文字,以资与诸方家探讨和商榷。

王维画论管窥

  一、《山水诀》、《山水论》的思想意趣

  王维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而以山水画的成就最高。王维画作甚丰,据《宣和画谱》著录的御府藏画中就有一百二十六件,可惜王维的画在元代以后就失传绝迹了,但王维有充满文人画气质的画论两篇《山水诀》、《山水论》行诸于世,以此可以来研究和探讨王维的绘画。

  “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山水诀》语,王维对山水画的布景定位可谓是得其法度。在《山水诀》中,他以简明精当的语言,将布置之法娓娓道来。“山宜如何:主峰最高宜耸,客山须是奔趋;水宜如何: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山水诀》语。”《山水论》中还提出了近大远小、虚实对比的绘画法则,这也是有关绘画透视法的较早的研究。这两篇画论没有对绘画的用笔用墨和材料方面的技法所作论及,主要讲的是画面的构图和组织,如:“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无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山水论》语。”画论中十分重视画面的经营,对主次、疏密、大小、多少、穿插等都有论述。画论中还论述了如何以极致的画笔结合物体的特征、气象变化、四时景色一一描绘,从而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卷之法。不过,画论中所说这些规律和法则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画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取用,学其规矩用为方圆,即王维所说:“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山水诀》语。”王维在画论上有此精辟的见解与其在绘画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是分不开的。王维的绘画名作《辋川图》以描绘恬静闲适的山居生活为题材,在后世得到了极高地评价,元代绘画鉴赏家汤�在《画鉴》中评曰:“其画辋川图世之最著者也。”

  王维的画设色多以水墨为主,以水分的多少干湿程度来表现浓淡深浅的不同层次,别具匠心。加之以采用皴染、点簇等手法,笔迹遒劲,线条精巧流畅,独创破墨渲染之破墨山水,表达了一种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山水画的南宗之祖。山水画的南北宗这一论要,最早由明代董其昌提出。采用南北宗这一佛教概念来分宗绘画,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南宗禅,主张清净无为,心无妄念,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平淡天真,自然飘逸。王维绘画的题材多以山庄雪霁、田园野景,是文人所追求的林泉高致。文人画兼有儒道释三家的思想,所谓文人的风格和气质,不外乎是浪漫、清高、淡泊、超脱,这些决定了文人士大夫的绘画美学思想是情操陶冶,在风格上是倾向平淡自然。从《山水诀》、《山水论》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情趣与禅宗思想的一致性,并提出文人画的创作观点:“手观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山水诀》语。”无怪乎董其昌语:“文人之画自王右承始。”

  二、王维画论中艺术个性的追求――诗画合一

  王维的诗法即是他的画法。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开卷就用极致的画笔描绘了一幅高山连绵、气势磅礴、云霓烟涛的画面。描写山势高峻、山之连绵,就与《山水诀》中交代的主峰最高宜耸,客山须是奔趋和远岫与云容相接,遥天共水色交光相吻合,即先把握大的画面形势,整体布局,再逐步描写细节。画论中所论述的远虚近实,虚实相生的绘画理论在这首诗中也有充分体现,实写山的形势,虚画山在白云萦绕中微茫的景象,最后两句插入人物动态形象。王维十分重视画龙点睛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正如他的绘画一样,某些细小的添入会使整个画面悠然鲜活起来。

  作为诗人画家的王维,将画理融入诗歌是自然而然的事,绘画与诗具有相融的精神,是天工浑成、清新直率的写照。传为王维作品的《雪溪图》设色清淡、意象深远,融诗入画的绘画风格可见一斑。《雪溪图》背景开阔,连绵的雪山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篇幅,中景是雪盖茅屋、寒风枯树,前景是雪铺小桥、冰冻千尺,场面十分冷僻幽静。这幅画诗意盎然,正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的景象。

  王维的画总是充满着诗意,是诗画的完美结合。尽管我们见不到王维的真迹,但从古人留下的文字记载中完全可以感受到王维的画卷,还能从那些充满诗意的画题中去想象雪景、村庄、捕鱼、唤渡的诗句,在那两卷平淡自然的画论中去寻找画中之诗。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是王维诗画艺术的上乘之法和精髓所在,也是其艺术个性的自然表露。

  三、王维画论中艺术理想的追求――禅意画境

  “手观笔砚之余,有时游戏三昧。”《山水诀》文末这句论言,概括了王维的创作思想,仅仅学其规矩是不能具备绘画之精要的,绘画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儒、道、释三家之学,为王维的诗画创作注入了神性。素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他的作品无论是诗还是画,贯穿其中与之创作息息相通的还是一个“禅”字。王维的破墨山水在人们看来是李思训的有色界向无色界的转型。色相单一的水墨,其实蕴涵着最丰富的色阶,是禅学,一即多的辨证思想。在王维诗画中,儒道释相融和的禅机无处不在,这些都是其作品艺术风格的具体体现。如王维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箫。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初看似言之无物,实无妙处可说,若以禅心来看则妙谛自成、意境自出,可以说是一首经典的禅诗,讲的是人物独坐竹篁,扶琴幽思,最后达到人迷于深林而月光直透心灵的境界。这正是参禅者所追求的空灵幽静、物我合一。

  传为王维画作的人物画《伏生讲经图》描绘伏生讲授《尚书》的情景。伏生又名伏胜,是西汉时《尚书》最早的传授者。在王维笔下,伏生衣衫单薄、枯瘦如柴,但精神矍铄。佛家有以苦谛求得到精神升华的修行之法,此画的画外之音像是伏生不仅仅是一个饱读经书的博士,还是一位苦修得道的佛陀。

  南宗禅提出三种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禅意画境的艺术理想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自唐朝的司空图、五代的董源到宋朝的苏轼、范宽,明代的徐渭、陈淳等,在这千年岁月中,诗人、画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意境之潮。从体味盛唐的韵外之音到清初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从沧浪的兴趣之说到阮亭的神韵一派,其艺术追求都与南宗山水一脉相承,影响后世,意义深远。

  四、结语

  王维常用画家和诗人的眼光洞察世界,并将艺术创作与生命本体完全契合并升华,使其创作语言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王维的画论,不仅对山水画论的开启影响深远,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后学者画山水的上乘之法。宋代画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称“凡画山言丈尺寸分者,王右丞之法则也”。王维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品读其画论可以感觉到王维画作的风格气韵及其对诗画一体、禅意画境的追求。“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回味苏子瞻话语之余我们似乎可以察觉南禅直指心性的顿悟之途。


王维画论 黄宾虹画论 心声心画论 古代画论 顾恺之画论 中国古代画论 潘天寿画论 西方画论 达芬奇画论 石涛一画论 山静居画论 王原祁画论译注 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 历代画论合辑 石涛画论 中国历代画论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广州进画论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ganwurensheng/663727/

    热门推荐
    • 戏的艺术初一说明文作文

      怨妇,还是幸运儿  她,款款挪移的碎步,悲凉的调子弥漫了天空。  她,时而紧蹙娥眉,细气轻调,时而甩袖轻扬,悲歌微叹;时而紧袖掩面,低声稍啼……  她,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是个戴着枷锁,满面愁容的妇人。

    • 议论文

      在北京798艺术街区,四川话比北京话好使,连那儿的保安都喜欢用四川话调侃,周围的川菜馆也越来越多。这有一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四川艺术家进京了。  四川艺术家虽然在全国占不了半壁江山,但其绘画艺术在全国绝

    • 我唯独钟爱的乐器作文

      我喜欢弹古筝,并且目前已考过十级。记得我初识它时,我还是个年少懵懂的小姑娘。  那是我才六岁,只是听到那行云流水的声音绕梁时,我的心就彻底被收服了。那凄婉而又柔美的调子,一直在我的耳边挥散不去。在那时

    • 有关音乐的作文范本

      在大千世界里,在茫茫人海里,你可以不懂文学,也可以不懂几何,但是你不得不懂音乐,是音乐主宰着人类的快乐。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给你两条路,你愿意保留色彩,还是音乐”。我回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音乐

    •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的研究

      摘要: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要译得恰到好处,译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即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将从几个部分阐述社会

    • 音乐广场作文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祖国大好河川中不但以历史悠久的文化闻名于世,还以现代化气息的建筑震惊中外。在西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的北广场,就坐落 着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被

    • 音乐小能人作文

      汤晓曈爱看书、数学好,毽子也踢得不错,和大家也十分处得来。不过她对音乐特别有天赋,唱歌尤其有感觉,是我们班的“音乐小能人”。  平时,不论我们唱谁的歌,她都能“神”一般地接上几句,不过最令人佩服的,还

    • 家乡智辩作文鉴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湘水西北,洞庭之南,曾经是银城益阳一个贫穷落后而又无人知晓的小乡村。在这片贫穷却又肥沃的土地上,我耳闻目睹了家乡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