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夫妻相处的艺术   |

【www.yin56.com--夫妻相处的艺术】

比较臧克家《三代》与顾城《一代人》
篇一: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比较臧克家的《三代》与顾城的《一代人》

(冯淑楠 中文1302 学号130101204)

臧克家与顾城,一个是我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奠基人之一,另一个是中国朦胧诗的代表作家,两个人生长于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文学风格:臧克家善于描摹中国大地上的农民,着重铸造作品的民族风格,诗中运用含蓄蕴藉的抒情方式重筑现实场景;而素有“童话诗人”桂冠的顾城,其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在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洋溢着一股淡淡的成年人的感伤,他往往用浅显通俗的语言,营造“朦胧空灵”的艺术氛围。两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和相异的风格,主题却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某种情感上或思想上的契合,寻求跨越时空的相似。我们就从《三代》、《一代人》中,分析其中的异同。

首先,从主题上来分析:《三代》是臧克家在1942年完成的一首著名的诗,“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流汗;爷爷在土里埋葬”全诗三句话21个字,是一首篇幅短小但言近旨远的佳作。诗人在《十年选集·序》中写道:“暴露封建乡村的罪恶,写出封建农民的悲惨命运。这使命也很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我们说,追溯农民与土地的情结之根而又表现这“土地情结”,也是其意义之一,也是其使命之一。作者通过描绘农民一家三代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揭露出农民千百年来无法翻身的悲惨命运,注入了作者对农民辛勤生活的同情与怜悯。诗中那一辈子傍土而生,与土为伴的艰辛和那死后被埋葬在土地里的悲哀,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为之动容。另一方面,作者对于农民热爱劳动的淳朴本性予以赞扬,并发出了要求土改,解放农民,改善农村生活的呼声。在那个年代,此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才得以广泛地传颂。

而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在文革结束后不久写的。诗中的背景意象“黑夜”是文革十年浩劫的真实写照,一代人,是指经过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一代人。诗人取此题名之意,是为那一代人作代言,说明那代人虽处于中国的黑暗时期,也不放弃追求光明的理想。顾城借此诗宣泄对摧残人性的文革的愤怒,表现青年一代用信念与执著寻找那象征人性与理性复活的光明。《一代人》,也已成为整整一代青年人追寻理想的精神画像。

以上看来,两人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但都与社会现实相关联,表达了特定的时代精神和反思,并包含深刻的哲学内涵。臧克家的《三代》中“土里”一词重叠出现浸透着辛勤劳作的农民对土地的执着追求。从诗人笔下的这幅祖孙三代与泥土打交道的生活图画,我们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命运,而是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农民命运的集中概括。诗中那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那世世代代与土为伴的艰辛,那“寿终正寝”葬埋的悲凉,强烈的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深深的扣击着人们的心扉。由此,这首诗歌就有了深刻的内涵,就具有了诗人哲理性的思考。而《一代人》巧妙地拿黑夜和光明做对比:黑暗要摧毁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并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黑色的眼睛与之对抗。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正是坚持不懈地寻觅,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之下的生存本质,这正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再次,从表现手法上看,两首诗有同有异:相同的是:(一)、两篇诗作的题目相似。一代人,宏大而深沉的题材,塑造了经历十年“黑夜”磨难的一代人。三代人的形象,折射出的是旧中国世世代代生活在土地里的农民的生活和命运。两篇的博大的题目都概括庞大的主题,对社会问题有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内涵。

(二)、两首诗歌都贵在简约,以短小的篇幅,展开宏大的场景,通过简单的意象群隐喻、象征,表现深刻的哲理。《一代人》中,“黑夜”“黑眼睛”“光明”几个意象分别象征着“十年文革”、“青年人的觉醒”和“真理永存的未来”。《三代》里土地、孩子、爸爸、爷爷的那些角色代表的是农村艰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封建农民。这两首诗,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的手法,而是截取特有的侧影,于小处着笔,渗透深层的思考与情感,并含蓄抒情,为读者留有想像余地。

两首诗歌表现手法不同的方面有:( 一)、文章结构相异。 《三代》语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分别罗列“孩子”、“爸爸”、“爷爷”的命运,在平静叙述中刻画农民的土地情节和悲惨的一生;而《一代人》之间的意义链接是承接,运用转折来突出主题。一个“却”字表现出“一代人”不屈不挠,在黑暗中执着的追求,更加坚强与激昂的信心。

(二)、《一代人》中以第一人称来写,出现了抒情主人公形象“我”。顾城从自己出发,刻画出更多与自己命运相似,也在执着追求的新一代。通过自己的呼喊使感情阐发的愈加真挚和激烈。而《三代》叙述与抒情结合,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大地上农民的生存境况,这种“故事性”使诗歌的现实性更强。

三、从总体特色上看:《一代人》是朦胧诗的典范。顾城创造的诗歌意象更抽象,与臧克家笔下具体、质朴的意象有区别,显出一种朦胧梦幻的特点。诗人没有繁复地渲染文革的残酷,而是借用了黑夜这个意味深长的意象来喻示文革的暗无天日。整体看来,《一代人》营造出一种陌生而又熟悉,透明而又深邃的艺术氛围,极具“朦胧诗派”的特色。《三代》的特点可概括成素朴、精炼、自然、深刻;而且全诗运用了排比句,音韵和谐,铿锵动人,诗人将自己对土地的爱和对农民的怜惜嵌于诗歌的字里行间,质朴粗拙中饱含款款深情,不能不说是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典范。

总之,这两首诗影响既深又广,它们在思想情感、艺术风格上都凸显出独特的魅力,是现代诗坛的优秀作品.

初中课文内容概括
篇二: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初中课文内容概括

七【上】

1、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用象征的手法,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经历许多困难。

2、美国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小时候攀爬悬崖的事情,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一步一步克服。

3、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用象征手法,启示人们遇到不幸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4、朱自清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5、鲁迅的《风筝》记叙小时候毁掉弟弟风筝的事,表现了感人肺腑的亲情。

6、莫怀戚的《散步》记叙祖孙三代散步的经过,表现中年人的责任之大和亲情的可贵。

7、丹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描述一场荒唐的闹剧,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奢侈浪费和虚伪愚蠢。

七【下】

8、 鲁迅《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9、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用象征、插叙的写法,写爸爸的辞世和自己在爸爸的教育和关爱下的成长。

10、安徒生的《丑小鸭》,写丑小鸭经历挫折和打击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表现它对美的向往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11、王安石《伤仲永》,说明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12、法国都德《最后一课》,反映在国土沦丧之际,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3、北朝民歌《木兰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描写了一位英勇善战、热爱和平、淡泊名利、孝顺父母的巾帼英雄。

14、 臧克家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赞扬了他言行一致、严谨治学、热情爱国的崇高品质。

15、法国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描写了一群作家的鲜明个性。

16、鲁迅的《社戏》记叙小时候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留恋,对聪明、纯朴、热情的伙伴和乡亲们的赞美。

17、丰子恺的《竹影》写小时候伙伴们借月光画竹影的趣事,表现童心和童趣。 八【上】

18、孙犁《芦花荡》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智斗鬼子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他自信又自尊,柔情有热血的英雄性格。

19、法国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抓住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谴责强盗行为,表达对被侵略国家的同情。

20、鲁迅《阿长与三海经》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深情抒写了对质朴、善良、热心的保姆的怀念。

21、 朱自清《背影》记叙父亲为儿子送行、攀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22、 李森祥的《台阶》,叙述父亲为盖新房苦干一生,表现农民的艰难困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23、杨绛的《老王》写自己和三轮车夫的交往,赞美他善良厚道的品格,表现对不幸者的深切关怀。

24、余秋雨《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赞美信客诚信为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格。 八【下】

25、鲁迅的《藤野先生》记叙和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赞扬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师爱

26、胡适《我的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教育子女的事情,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宽厚优秀品格,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27、奥地利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描写托尔斯泰相貌平平、却有一双犀利无比、能洞察世事的眼睛,表现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8、美国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叙述了沙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29、郭沫若《雷电颂》赞颂了屈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0、鲁迅《雪》描写了江南雪景和朔方的雪,赞扬朔方的雪的独立而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31、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情境,洋溢着对自然、人类、艺术的赞赏。《边城》

32、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通过对家乡端午节风俗和家乡咸鸭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

33、萧乾《吆喝》介绍了各种各样具有戏剧性的叫卖声,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所怀有的特殊的眷恋之情。

34、琦君《春酒》,以春酒线索,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情趣,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35、冯骥才《俗世奇人》以泥人张的高超手艺和杨巴的巧嘴为话题,塑造了来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艺人形象,表现了在天津卫码头有绝活才能生存的主题。

九【上】

36、鲁迅《故乡》描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中国农民生活遭际和精神,抒写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忧虑和追求人生新路的信念。

37、曹文轩《孤独之旅》记叙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38、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叙述我一家人对待于勒叔叔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39、施耐庵《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40、罗贯中《杨修之死》记叙曹操杀死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也表现了曹操的奸诈和深谋远虑。

41、吴敬梓《范进中举》写范进中了举人后喜极而疯的事,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九【下】

42、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象征手法,表达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43、余光中的《乡愁》用托物寄情的手法(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意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及盼望祖国统一的心声。

44、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用象征手法,虚拟和想象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抚摸饱受践踏和蹂躏的祖国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被入侵的痛苦及热爱祖国并对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45、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6、雷蒙托夫的《祖国》:通过对极有特点的俄罗斯的自然风景和充满生活乐趣的农家生活场景及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独特的爱,批判了那种麻痹人民的虚伪的爱国主义宣传。

47、休斯的《黑人谈河流》:表现对黑人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意识,对黑人种族强烈的自豪感。

48、鲁迅《孔乙己》:通过“我”的眼睛来讲述,以众人的笑贯穿整个故事,塑造了自命清高、好逸恶劳、迂腐可怜的孔乙己这个旧时读书人形象,给读者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麻木冷漠,势力冷酷的社会环境,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等级思想对人的毒害。

49、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用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热情赞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忱正直的感情,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50、契诃夫《变色龙》:借变色龙这种动物善变的特征,讽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巧妙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51、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同过人与狼、与自我生死搏斗的历程,成功地刻画了“这个人”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硬汉形象,并启示人们:人活着就要同各种困难做斗争,只有用于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52、冰心《谈生命》: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3、王鼎钧的《那树》: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呼吁城市文明发展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

54、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满怀激情的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55、勃兰兑斯《人生》:表达了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的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初中课文内容概括
篇三: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初中课文内容概括

七上

1、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用象征的手法,写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座山,经历许多困难。

2、美国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小时候攀爬悬崖的事情,启示人们面对困难要一步一步克服。

3、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用象征手法,启示人们遇到不幸要豁达乐观,积极进取。

4、朱自清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5、鲁迅的《风筝》记叙小时候毁掉弟弟风筝的事,表现了感人肺腑的亲情。

6、莫怀戚的《散步》记叙祖孙三代散步的经过,表现中年人的责任之大和亲情的可贵。

7、丹麦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描述一场荒唐的闹剧,揭露了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是奢侈浪费和虚伪愚蠢。

七下

8、 鲁迅《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

9、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用象征、插叙的写法,写爸爸的辞世和自己在爸爸的教育和关爱下的成长。

10、安徒生的《臭小鸭》,写丑小鸭经历挫折和打击后,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表现它对美的向往和坚持不懈的追求,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11、王安石《伤仲永》,说明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12、法国都德《最后一课》,反映在国土沦丧之际,人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3、北朝民歌《木兰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描写了一位英勇善战、热爱和平、淡泊名利、孝顺父母的巾帼英雄。

14、 臧克家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赞扬了他言行一致、严谨治学、热情爱国的崇高品质。

15、法国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描写了一群作家的鲜明个性。

16、鲁迅的《社戏》记叙小时候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留恋,对聪明、纯朴、热情的伙伴和乡亲们的赞美。

17、丰子恺的《竹影》写小时候伙伴们借月光画竹影的趣事,表现童心和童趣。

八上

18、孙犁《芦花荡》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老头子智斗鬼子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他自信又自尊,柔情有热血的英雄性格。

19、法国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抓住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谴责强盗行为,表达对被侵略国家的同情。

20、鲁迅《阿长与三海经》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深情抒写了对质朴、善良、热心的保姆的怀念。

21、 朱自清《背影》记叙父亲为儿子送行、攀爬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深沉的父爱。

22、 李森祥的《台阶》,叙述父亲为盖新房苦干一生,表现农民的艰难困苦和不懈努力的精神。

23、杨绛的《背影》写自己和三轮车夫的交往,赞美他善良厚道的品格,表现对不幸者的深切关怀。

24、余秋雨《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赞美信客诚信为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格。

八下

25、鲁迅的《藤野先生》记叙和藤野先生的交往过程,赞扬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师爱

26、胡适《我的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记叙了母亲含辛茹苦教育子女的事情,表现了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宽厚优秀品格,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27、奥地利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描写托尔斯泰相貌平平、却有一双犀利无比、能洞察世事的眼睛,表现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28、美国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叙述了沙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29、郭沫若《雷电颂》赞颂了屈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30、鲁迅《雪》描写了江南雪景和朔方的雪,赞扬朔方的雪的独立而张扬的个性和精神。

31、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情境,洋溢着对自然、人类、艺术的赞赏。《边城》

32、汪曾祺《端午的鸭蛋》通过对家乡端午节风俗和家乡咸鸭蛋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

33、萧乾《吆喝》介绍了各种各样具有戏剧性的叫卖声,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所怀有的特殊的眷恋之情。

34、琦君《春酒》,以春酒线索,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情趣,抒发了对童年、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35、冯骥才《俗世奇人》以泥人张的高超手艺和杨巴的巧嘴为话题,塑造了来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艺人形象,表现了在天津卫码头有绝活才能生存的主题。

九上

36、鲁迅《故乡》描写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中国农民生活遭际和精神,抒写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忧虑和追求人生新路的信念。

37、曹文轩《孤独之旅》记叙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38、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叙述我一家人对待于勒叔叔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39、施耐庵《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40、罗贯中《杨修之死》记叙曹操杀死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也表现了曹操的奸诈和深谋远虑。

41、吴敬梓《范进中举》写范进中了举人后喜极而疯的事,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九下

42、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用象征手法,表达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43、余光中的《乡愁》用托物寄情的手法(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意象,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及盼望祖国统一的心声。

44、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用象征手法,虚拟和想象自己用残损的手掌抚摸饱受践踏和蹂躏的祖国土地,表达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被入侵的痛苦及热爱祖国并对人民战胜侵略者的坚定信心

45、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6、雷蒙托夫的《祖国》:通过对极有特点的俄罗斯的自然风景和充满生活乐趣的农家生活场景及风俗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独特的爱,批判了那种麻痹人民的虚伪的爱国主义宣传。

47、休斯的《黑人谈河流》:表现对黑人祖先和故土的寻根意识,对黑人种族强烈的自豪感。

48、鲁迅《孔乙己》:通过“我”的眼睛来讲述,以众人的笑贯穿整个故事,塑造了自命清高、好逸恶劳、迂腐可怜的孔乙己这个旧时读书人形象,给读者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麻木冷漠,势力冷酷的社会环境,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等级思想对人的毒害。

(环境描写作用:交待了对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表现了社会严重的阶级对立,人和人之间冷酷的关系,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悲惨命运作铺垫。)

49、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用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热情赞颂了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忱正直的感情,以及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50、契诃夫《变色龙》:借变色龙这种动物善变的特征,讽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巧妙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51、杰克.伦敦《热爱生命》:同过人与狼、与自我生死搏斗的历程,成功地刻画了“这个人”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硬汉形象,并启示人们:人活着就要同各种困难做斗争,只有用于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

52、冰心《谈生命》: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快乐和痛苦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53、王鼎钧的《那树》: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呼吁城市文明发展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

54、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描写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满怀激情的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55、勃兰兑斯《人生》:表达了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的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word】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3月)历史试题
篇四: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3月)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等级森严 B.奴隶制渐趋强化 C.宗法制亲疏有别 D.封建制尊卑有序

2.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观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3.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 )

①边成国家“冗官” ②加重财政负担③扼杀重学风气④提升官员素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李泽厚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

女史箴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仕女图 竹石图

A B C D

5.清末有人说“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末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

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导致近代以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礼教彻底崩溃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D.小农经济趋于瓦解

6.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世和认为,“中国初斯的近代化,着手强健有力,在今日也令人感到卬象深刻。和

日本成为对比仅在以后发生,如果1860年间外人赌‘成败胜负’的话,他甚至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下注”。能让“外人”“在相反的方向下注”,主要是由清政府开始了(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详晰甄核,仿行宪政” C.“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7.右图是20世纪初一家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

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 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

8.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然思返,觉得社

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B.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D.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9.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但是,1907年,部分会员联合会党成立共进会,宣扬反满的民族主

义。1910年,部分对孙中山不满的同盟会会员在东京重建光复会。1911 年7月,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其宗旨放弃了“平均地权”。20世纪初同盟会的分化( )

A.迟滞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主张

C.导致了革命队伍的瓦解 D.隐藏了革命失败的危机

10.1929年日本片仓日华蚕丝会社派人到无锡抬价收茧,“较诸本县(无锡)茧业协会议决之限盘每担五十

元,竞超过三十元”。此次茧价上涨( )

A.保证生产原料来源充足 B.影响民族资本发展壮大

C.反映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D.促使日企完成市场垄断

11.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

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当时国共两党的原则中“分歧”最小的是( )

A.抗战进行到底 B.军队上交国家 C.建立联合政府 D.推行政治民主

12. 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部分)如下,其中顺差额持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表(1994—1998)

A.对外开放拉开序幕 B.人民币大幅度升值 C.中美关系适度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13.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

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 )

A.君权至上的精神 B.公民主权的精神 C.自由平等的精神 D.三权分立的精神

14.16世纪,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40度严寒中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

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 )

A.殖民扩张的野心 B.商业立国的理念 C.资本输出的要求 D.世界工厂的自信

15.苏格兰领启蒙风气之先。17 世纪末,苏格兰居民识字率高达75%,高校入学率居欧洲之冠。1768年《大

不列颠百科全书》即在爱丁堡问世,科技在其中占很大分量,表现出鲜明的“苏格兰特色”,形成了英法启蒙并驾齐驱的生动局面。“苏格兰特色”显示英国的启蒙运动( )山西祖孙三代括伦。

A.注重知识普及 B.热衷政治革命 C.缺乏理性思考 D.追求人性解放

16.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说:“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会条件生存条件

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坚实桥梁。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材料所指的“特别的历史

任务”是( )

A.通过议会斗争颠覆资产阶级政权 B.通过国际联合破坏资本主义经济

C.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通过行业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17.恩格斯说:“俾斯麦在经济方面是很乐意迎合资产阶级的,甚至在讨论议会的权限问题时,他所显示的

也不过是带着天鹅绒手套的铁拳。”“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 现恩格斯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是德国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选举产生

C.议会通过的法案由皇帝批准生效 D.德意志其他各


山西万荣祖孙三代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ganwurensheng/93615/

    热门推荐
    • 戏的艺术初一说明文作文

      怨妇,还是幸运儿  她,款款挪移的碎步,悲凉的调子弥漫了天空。  她,时而紧蹙娥眉,细气轻调,时而甩袖轻扬,悲歌微叹;时而紧袖掩面,低声稍啼……  她,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是个戴着枷锁,满面愁容的妇人。

    • 议论文

      在北京798艺术街区,四川话比北京话好使,连那儿的保安都喜欢用四川话调侃,周围的川菜馆也越来越多。这有一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四川艺术家进京了。  四川艺术家虽然在全国占不了半壁江山,但其绘画艺术在全国绝

    • 我唯独钟爱的乐器作文

      我喜欢弹古筝,并且目前已考过十级。记得我初识它时,我还是个年少懵懂的小姑娘。  那是我才六岁,只是听到那行云流水的声音绕梁时,我的心就彻底被收服了。那凄婉而又柔美的调子,一直在我的耳边挥散不去。在那时

    • 有关音乐的作文范本

      在大千世界里,在茫茫人海里,你可以不懂文学,也可以不懂几何,但是你不得不懂音乐,是音乐主宰着人类的快乐。  如果有一天,有人问我:“给你两条路,你愿意保留色彩,还是音乐”。我回毫不犹豫的告诉他:“音乐

    • 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中词语翻译的研究

      摘要: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各方面问题。要译得恰到好处,译者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即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将从几个部分阐述社会

    • 音乐广场作文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祖国大好河川中不但以历史悠久的文化闻名于世,还以现代化气息的建筑震惊中外。在西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的北广场,就坐落 着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大雁塔下的音乐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被

    • 音乐小能人作文

      汤晓曈爱看书、数学好,毽子也踢得不错,和大家也十分处得来。不过她对音乐特别有天赋,唱歌尤其有感觉,是我们班的“音乐小能人”。  平时,不论我们唱谁的歌,她都能“神”一般地接上几句,不过最令人佩服的,还

    • 家乡智辩作文鉴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我的家乡位于湘水西北,洞庭之南,曾经是银城益阳一个贫穷落后而又无人知晓的小乡村。在这片贫穷却又肥沃的土地上,我耳闻目睹了家乡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