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爱情美文   |

【www.yin56.com--爱情美文】

  篇一:柳永羁旅词中秋暮意象的表现

  摘 要: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全方位展现了柳永于辗转漂泊中的苦闷失意、孤独无助等复杂心态,本文试图分析词中秋暮意象的成因与运用,探究他如何将秋景秋气暮雨暮色与羁旅情愁相糅合,体味其中的情感内蕴。

  关键词: 羁旅行役词 ;秋暮意象 ;表现

  作者简介:翟娜娜,(1989—)女 汉族 河南商丘人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研究生

  他的《乐章集》213首词中大可分为两类:一是歌妓词,一是羁旅行役词,典型的羁旅行役词约占其总量的三分之一,代表了其创作的最高成就。南宋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中说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这类词,情真意切,深情绵邈,浑融了柳永在长期的漂泊旅途中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他偏爱于黄昏景象,创设了以夕阳暮霭为中心的秋暮意象,将伤别离愁、思乡怀人、苦旅厌仕等凄凉心境凝聚到秋暮黄昏之中。

  柳永为何如此钟情于秋暮意象,在其词作中反复运用呢?究其原因盖可归于他对于理想对于仕途追求的矛盾性。他一生仕宦坎坷曲折,命运多舛,他骨子里本是一个喜欢浪漫自由的人,然而现实之中他又不甘心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高中黄金榜,然事与愿违,天生放荡叛逆的性情并不受统治者欢迎,屡次应试落第。但是他在绝望中仍然执着于功名利禄,直至五十岁。

  篇二:中秋意境

  中 秋 意 境

  中秋记载了家的多少欢乐和艰辛?今年中秋,我在数千里以外的新居里,会插上一束桂花,让那超越时空的清香,飘去我永远的怀念……

  月明亮而朗润,清洁而圣灵,是因为这是情感的温存和沉浸。是父母亲的泪,让我懂得中秋节的真情实意。是传统,更是老人们期盼子女的团圆。当我们迈向中年时才真正理解和读懂父母亲深深的爱,孤寂而又苦涩的泪水。中秋节又到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比金钱更珍贵的是亲情。老年人更需要浓浓的亲情,常回家看看父母,常写信,常通电话与他们聊聊,这是对父母的最大孝敬。

  小的两个节日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那是因为那时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 惟独中秋,一给人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中秋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广元海螺更加繁荣、昌盛。这就是我对中秋情结的真谛。

  篇三: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秋意象文化的多维解读

  【教师论坛】

  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 秋意象文化的多维解读

  杨 静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030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 ,它是情与景 、 心 与物的统一体 ,即主观的 ‘意’ 与客观的 ‘象’ 的有机融合 。因 此 ,从意象入手分析古代诗词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 ,[1 领略其美感的方法” ] 。 “山之精神写不出 , 以烟霞写之 ; 春便 ,出游时间漫长而又信息阻隔 。因此 ,对古代文人来说 ,漂 泊异乡 、 骨肉分离最让人柔肠寸断 、 感伤不已 。屈原感慨 : “悲莫悲兮生别离 。江淹叹息黯然销魂者 , 唯别而已 。因 ” : ” 此 ,离别怀人 、 羁旅思乡成为众多咏秋作品的主题 。 有的以秋写相思之苦 :如李商隐在巴山驿馆的楼头看雨 ,尽的相思之苦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随后 “魂飞到家 ,又预飞到归家之后” 《李义山诗集笺》 ,抒发之精神写不出 , 以草树写之 。故诗无气象 , 则精神亦无所寓[2 矣” ] 。受传统审美体验的驱使 , 我国古代文人于四时各有不同的审美选择 , 往往是 “春听鸟声夏听蝉 , 秋听虫声冬听 雪” 。秋意象作为四时意象之一 , 组合性能好 , 构设手法灵 活 ,主要表现为 “中秋 、 重阳、 清秋 、 秋风 、 秋池 、 秋色 、 秋雁 、 秋 霜、 秋月” 等复合意象 。

  因此 , 在初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 , 让学生了解秋意象文化的内涵 ,对于学生更好地领会诗词意 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重要的意义 。

  秋意象对原型意蕴的承传和加工 古代诗词作品中 ,诗人常借助于一些原型意象来寄托自 己的情感 ,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原型意象有助于我们鉴赏古典 诗词作品 。原型意象是民族普遍命运和文化心理的凝聚物 , 是民族心灵发展历程中的驿站 。原型批评的代表人物瑞士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 , 原型意象是 “无数同类经验的心理 凝聚物” “每一个意象中都凝聚着一些人类心理和人类命运 , 的因素 ,渗透着我们祖先历史中大致按照同样的方式无数次 重复产生的欢乐与悲伤的残留物”[3 ] 100盼望团聚 ,共叙别情的美好愿望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 : 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清照以时间的漫长 、 环境的凄寂 、 秋夜的寒凉 ,极力渲染了无限的愁思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 : 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接着 ,叙写赏 ” 菊饮酒的情景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有暗香盈袖”把: , “赏菊饮 酒” 的传统风习安排在 “黄昏” 时分 ,渲染了 “ 日夕当归” 而人不 归的无限感伤之情 ; 此情此景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 , 黄花瘦”水到渠成 ,把与丈夫离别后物是人非 、 , 今昔异趣的极度悲苦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醉花阴》 。

  有的以秋写思乡之痛 。如孟浩然于 “木落雁南度 , 北风江上寒” 的寒冷秋景中感慨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早 : 《寒江上有怀》 。马致远在萧索的秋风中抒迹天涯游子 的悲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 《秋思》 2. 秋意象中的悲秋意识是仕途失意 、 怀才不遇的怨愤。

  由于我国古代文人视达政济世为正途 , 以实现 “济苍 生” 安社稷” 安黎元” “ 、 “ 、 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但事实上 , 古 代宦游者大多数 “负志而往, 受阻而悲” 命运多舛 , 壮志难 , 酬 。这一人生选择的单一性 ,决定了古代多数文人的悲剧命 运 ,因此 , 怀才不遇的怨愤 、 壮志难酬的失落 ,诗词又一常见的悲秋主题 。王绩面对 “树树秋色 , 山山唯落 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的田园牧歌式的晚秋之景 ,却 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在归隐后从田园生活中找到慰藉 ,所以最 后说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表明自己身处乱世、 : , 前途黯淡的孤独抑郁之情 《野望》。孟浩然面对 “木落雁南度 , 北风江上寒” 的深秋景色 “悲落日于劲秋” 。

  篇四:意象意境

  (一)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常用意象及内涵如下: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二)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

  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

  (三)借助节日表示情感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篇五:中秋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原标题:月光下的天人哲思

  中秋是月节,是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的节日。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秋所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

  从祭月到赏月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月亮崇拜古已有之——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祭月扩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随着文明发展,人们对月亮的敬畏心理逐步减淡,观赏心态逐步加强。长期的农耕社会,使中华民族对月亮自古以来就有细致的体察。阳历15号月不必圆,而华人的农历,每月十五总是月圆。正月十五元宵、七月十五中元、八月十五中秋,都是传统大节。太阳总是圆的,而月亮变化不居,中华儿女细致地为之命名:朔、望、晦;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月牙儿、一钩新月、一轮满月。 在对月亮的观察中,人们逐渐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分时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在赤道上,一天的昼与夜等长,古时祭月选择在秋分。但秋分多不是满月,农历八月十五是最接近秋分的一个满月之日。此日秋高气爽,夜空如洗,月亮又大又圆,于是中秋节就选择在了八月十五。加之这时正是秋收时节,五谷丰登、瓜果满架,人们的心情最是喜悦。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

  与西方狂欢节的格调不同,中国的中秋是恬静清雅的。传说唐明皇游月宫,见城楼门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便称月宫为“广寒宫”。京剧《贵妃醉酒》里,杨贵妃自比广寒宫的嫦娥,称月亮为“冰轮”“玉兔”。中秋呈现的多是“寒”“清”“冰”“玉”之意境,我们要找回并学会欣赏中秋节的这种美。 拜月赏月萌发的天人之思宁静而朦胧的月夜,让人澄思静虑。人们在敬畏拜月、融情赏月的同时萌发了天人之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亏而盈,盈而复亏,却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空。月亮永久而人生短暂,人生能不能像月亮那样生生不息?屈原在《天问》中发出“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之问。李白《把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苏东坡承屈原、李白之意,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中华月亮文化中的人伦情思和天人哲思熔于一炉,炉火纯青。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即苏辙。苏轼和苏辙是情深意笃的兄弟,苏轼每到一个地方,都有诗文寄给苏辙。苏轼原在杭州任通判,因为苏辙在济南做官,所以他特地请求北徙,来到密州,就是现在的山东诸城任职。虽然两个地方相隔不远,但是兄弟俩还是好久不能见面,苏辙在词中是作为不能团聚的亲人的代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和月宫都是仙界,亘古恒久无须也无从纪年。无须问而偏要问,这是醉了,是“究天人之际”的哲思。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先在楼阁间搜寻作者,没找到,钻进窗户搜寻,终于找到了这个因思念亲人而无眠的词人苏轼。“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找我干什么?该不会也因情衔恨吧,怎么总以团之月撩拨不团圆之人?反差越大,思念之苦越深!所以,对圆月的怨责,表达的是思亲的情深、情苦。这是一种憾恨。如何排解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也并不总是圆的,它阴晴圆缺,周而复始,代表着一种流转的轮回。人若能融入其中,也就能参透日月造化之永恒,赞服天地之化育。这样一来,人间之悲欢离合,又有什么可叹的呢?应淡然处之,融入其中,共享明月之美。

  从月的自然规律,体悟到人的生存规律,提升为人生哲理,这首词精妙地体现了中华月亮文化的精髓以及传统文人对中秋的哲思。

  圆月意象与团圆心理

  中华儿女赋予了“月圆”丰富的人伦内涵,“圆”在中华文化里不仅仅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古人认为“天圆”,圆是“完整”“周全”“没有缺欠”,“圆”又与“和”“合”内在相融相通。月圆时人们希望人间也团圆,夫妻团圆、亲友团聚、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活愿景,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 这种团圆意识很是宝贵,因为团圆是一种群体意识,强调个人与亲人、朋友和周围人的团圆,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义务。这种群体意识,造就了国人的整体感、集体观,造就了国人的人伦责任感。

  中天皓月还可引发心灵感应,凝聚文化认同。从纵向的时间维度看,月亮纵览古今,可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对故乡的回忆。李白的《静夜思》妇孺皆能背诵,国人从孩提时代起就把歌颂月亮的诗歌及其指代的文化意象栽种在心里,长大后仍觉“月是故乡明”。从横向的空间维度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光普照大地,中华儿女即便分散在天涯海角,面对共同的皓月也会怦然心动,

  产生心理共鸣。这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心理,是文化的共同认同,且越是远在他乡异国表现得越为明显。

  国家的团圆叫“金瓯无缺”,金瓯是圆的,没有缺欠,代表领土完整。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层认为我们国家需要各民族大团结,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才是团圆、才是圆满。这种大团圆心态,亦是我们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且成了家国观念生成的重要元素。直至今日,它仍是爱家爱国情怀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凝聚力的心理凭借,也是我们圆梦中华的重要精神资源。

  2014年09月08日

  篇六:民俗之中秋

  《浅谈民俗节日之——我们的中秋》

  摘要:中秋节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蕴意,也是重要的精神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民族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习俗都逐渐地在淡化,在消隐。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加快相关民俗知识的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薪火相传。中秋节作为继春节后第二个喜悦的节日,直到今天仍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重要的位置。结合历史与文学的考证,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中秋节变迁的历程,从现在追溯到上古时期,了解其起源、发展和变迁。同时,对中秋节具有标志性特征的嫦娥、蟾蜍、玉兔等典型意象的考究也做一个整理,阐述。

  关键词:变迁 嫦娥 蟾蜍 玉兔

  一 背景

  “江南好,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让人觉得江南人的中秋,都是诗情画意的。作为一个江南人,我对中秋的感触是十分深刻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八月十五那天,妈妈要我把“月光佛儿”拿到院子里,在月光下“晒晒”才能吃。所谓的“月光佛儿”其实就是一个形状像圆盘的白色面饼,味道类似现在的绿豆糕、冰糕之类的甜点。用一张红纸包裹着,正面印有嫦娥和玉兔飞向月宫的画面。妈妈说让月亮先吃,我后吃,就能保佑我读书有所成,健健康康。现在想来,这也算是“拜月”的一种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传统的习俗和礼节被省略简化了,中秋习俗亦是如此。但是根植在童年记忆里的“中秋情结”,使得我对考究中秋的相关民俗知识兴趣昂然。

  另外,民族传统节日是亟待抢救保护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牢记“端午节”被抢先申遗的教训,从普遍意义上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遗产不是历史的陈迹,而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悠悠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逐渐积淀下来形成稳定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民族节日是

  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言传身教,教养下一代的重要形式。大多民族传统节日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了重大作用。尤其像中秋节,作为继春节之后一个喜悦的节日,被赋予了特别美好的寓意,象征着思念,亲人团聚等等。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并传承中秋节的各种文化意义和历史变迁。

  二 中秋节的起源、由来和变迁

  说到中秋节,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就好像那种熟悉感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但是,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到底是什么时候产生出现的?却很难说出一个头绪来。关于中秋节起源,现在学者们给出的说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源于上古时期就开始的月亮崇拜;二是源于祭祀月亮女神嫦娥;三是源于古人在秋季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但是这三种说法都只能用来解释中秋节某些习俗的起源,不能说明整个节日的起源。至于何时成为一个正式的节日,有明确记载的是宋代的民俗志文献里,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以回忆的方式记述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中卷八就有“中秋”条。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四、周密的《武林旧事》都设有“中秋”条,并对此做了细致的记载。这些记录都说明到宋代,中秋已经作为一个重大的节日了。但是说到起源,我们还要追溯到更早之前。据传,中秋的来历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有拜月的意思。《周礼》也有记载:“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是算“中秋”最早的起源说。一直到了唐代,中秋开始作为一个节日初步形成。

  如果按照祭月拜月的习俗来看,汉代之前,月亮崇拜基本为皇家所垄断,直到唐朝前都极少见到普通民众拜月的记载,也没有关于中秋节的记载。但是到了唐朝,赏月的诗歌骤然出现很多。检索全唐诗,八月十五赏月诗共一百一十一首,由五十六个诗人所作。1他们在标题中或标出“八月十五”,或在正文中写出这一时间。如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甫《八月十五夜》、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观月》等等。白居易的《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到秋种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花样动力球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写的就是中秋之夜友人聚会赏月之事。晚唐诗人印文圭《八月十五夜》开头两句:“万里无月经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其中“最团圆”即是指月圆人团圆,也有亲友团聚赏月的意思。从这些诗句的描述,可以断定八月十五赏月从初唐开始已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了。唐朝诗人欧阳詹《玩月》还对中秋做了一个解释:“秋之于时,1 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载《文史哲》2003年第六期。

  先夏后冬;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圆,故曰中秋。”意思是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而十五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农历八月十五居于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除了诗歌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关于中秋习俗的记载。五代王仁裕的笔记小说《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玄宗八月十五夜,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勒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朝已经比较兴盛中秋赏月之俗了。此外,还有流行于民间的唐玄宗游月宫、传仙乐的故事等。根据史料唐朝初年主要是社会中上层人物如官员、文人在八月十五夜赏月、赋诗、饮酒,一般贫苦人家没有这样的雅兴;到了中唐才逐渐流向下层社会,开始在寻常百姓家、寺庙之类的公共场合兴起聚会、宴饮的习俗;直至晚唐已成为全社会的节日。

  宋代的中秋节就已经过的很热闹了。这时候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唐代宴饮习俗的延续,扩大。《东京梦华录》记载:这天之前,各酒店就开始卖新酒,重新装饰门面,打扮彩楼,用竹竿挑出画着醉仙的旗子。街市上也是人人争相饮酒,到午时未时之间,各家酒店的酒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到了夜间,富贵人家把亭台楼榭打扮的很漂亮,普通百姓人家也纷纷到酒楼上占好位子赏月。夜市人声鼎沸,直到天亮。可见,到了宋代人们对中秋的重视和庆祝已经远远超过了唐代的规模。唐代仍是夜间宴饮赏月,到了宋代已是全天过节;唐代仍是中上层阶级的把玩消遣,到了宋代已是全民皆欢。同样,宋代的诗词,特别是宋词,写中秋节的也远远超过唐代。《全宋词》中收有中秋词二百一十首,其中标有“中秋”字样的有一百七十八首。1最为脍炙人口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描写宋代中秋饮酒赏月的杰出代表。

  元代的汉民族虽然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但是像中秋这样重大的节日习俗仍保持了原貌。元顺帝时熊梦祥编纂的《析津志》是记述大都风俗的志书,提到中秋节上市的果品有香水梨、银丝枣、御黄子、频婆、松子、红果子等。并且元代的皇宫中也隆重地过中秋节。蒙古族皇室每年四月份就离开大都到上都避暑,在上都过中秋节,皇宫内都要举行洒马奶酒的祭典,同时举行大型的宴会。元顺帝时,每年中秋都要到上都北城墙上的穆清阁举行宴会,观景赏月。表现在元代文学上的就是著名的元代散曲,例如张养浩的散曲《双调﹒折桂令﹒中秋》、朱庭玉散曲《仙侣﹒点绛唇﹒中秋月》。还有杂剧《张生煮海》、《云窗梦》等。

  明清之后,中秋习俗发生了一些较大的变化。拜月基本取代赏月成为中秋习俗的重要内容。这时候团员主题突显出来,更加重视亲友之间的往来。月饼作为一种中秋的代表性食1 黄杰:《宋词与民俗》,中华书局,1980年,上册,第801页。

  品在明代出现。总的来说,明清之后中秋习俗的功利性内容加强了,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显出来,而唐宋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1一直到现在,如果我们还保留着一些“拜月”,走亲团聚的习俗话,大多是沿袭了明清的中秋习俗。

  三 蟾蜍、嫦娥、玉兔考

  说到中秋神话传说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么这个美丽的故事从何而来呢?据考证,嫦娥是从《山海经》里的常曦演变而来的,《山海经·大荒西经》里记述了月母常曦给十二个月亮洗澡的场景:“有女子方浴月。常俊妻常曦,生月有十二,此始浴之。”只不过常曦在《山海经》里是月亮的母亲,到后来就变成了嫦娥,是住在月亮上一个美丽的女子。后来人们为了丰富故事的可读性,演化出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本月为月精。”再后来,又添加了嫦娥嫁与后羿,偷食灵丹奔月等等情节。

  那么嫦娥跟蟾蜍又有什么联系呢?一个美貌,一个丑陋,在现代人眼里是无法扯到一块儿去的。但是在上古,这两者还是互为变身的关系呢。据文字资料,古人对月亮最早、最原始的说法之一是月亮的精灵是是一只蟾蜍。《淮南子·精神训》里说:“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屈原的《天问》也提到“顾莵在腹”。2结合嫦娥偷食灵丹奔月的故事,加之古时候常有的动物与人化身的前例,比如伏羲女娲都是半人半蛇的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嫦娥偷食灵丹后奔月,变为蟾蜍精。这一点在唐代的《初学记》引用的《淮南子·览冥训》可以查证。也就是说月亮即是嫦娥,也是蟾蜍,后来两者共存与月亮之上,再后来陪伴嫦娥的蟾蜍变身为玉兔。那么为什么古时人民会像崇拜月亮一样崇拜蟾蜍呢,根据科学家推断,青蛙是第一种能从水中爬到陆地生存的动物,最初是身体庞大的动物,是世界的霸主。青蛙的肚子很大,生殖能力很强,是母性的象征,与月亮代表的阴性相符合,所以青蛙崇拜也是一种生殖崇拜。并且在古人观念中,青蛙还是一种长寿的动物,据《太平御览》记载,蟾蜍的寿命是长达三千岁的。在文字上,“蛙”的古代写法与“始”相通,“蛙”的读音又与“女娲”的“娲”相通。这么看来,人们把对月亮的崇拜附加在蟾蜍身上无可厚非。我们熟悉的“蟾宫”、“蟾桂”、“冰蟾”、“蟾轮”等词不但没有丑陋的意味,反而是极其优雅的。

  至于玉兔在月亮故事里出现是汉代以后了,它不是以一个单独的形象出现在月宫中的,而是作为嫦娥的宠物,可以算是蟾蜍的继替者。据史料,捣药的玉兔最初是作为西王母的随从出现的,西王母在秦汉时期是掌管长寿和仙药的大神,玉兔就在她身边负责捣药的。而玉1

  2 黄涛:《中秋节》,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42—64页。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顾莵是当时蟾蜍的一种另称。

  兔在月宫中捣药的形象在晋代已经有所记载,晋代傅咸在《拟天问》中有这样的句子:“月中何有?白兔捣药。”至于蟾蜍为什么变成了玉兔,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解释:“蟾蜍原来叫顾莵。“莵”与“兔”同音,即使“蜍”也与“兔”同音。因为谐音的关系,神话里的蟾蜍就被玉兔代替了。1其实从形象上来说,民众用可爱的玉兔代替丑陋的蟾蜍也无可厚非。魏晋到唐朝,玉兔捣药越来越流行,地位也逐渐提升。明代人们开始单独祭祀玉兔,清代有了“兔儿爷”的说法,玉兔被塑造成一位威武可爱的将军模样,既是被人们敬奉的神灵,也是儿童把玩的玩具。

  这样看来,嫦娥、玉兔、蟾蜍作为与中秋节最具典型性的代言人,也并不是一味的共存或继承的关系,他们之间还有互换、“博宠”的竞争关系呢。


试论柳永的情词 柳永词中意象 柳永羁旅行役词 羁旅愁思词 柳永词两首 羁旅诗常见意象 羁旅乡思常见意象 羁旅诗常用意象 柳永词集 柳永的词大全 柳永词的特点 柳永著名的词 柳永词赏析 柳永歌妓词 柳永的俗词 柳永经典词 柳永爱情词 柳永的都市词 柳永词全集 柳永慢词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meiwenxinshang/535007/

    热门推荐
    • 经典爱情美文精选5篇

      爱情的定义是指两个有情个体之间相互爱慕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两个个体之间相互产生的情感,所体验到的快乐,幸福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爱情美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经典爱情美文(锦集3篇)

      爱情的定义是指两个有情个体之间相互爱慕的感情、情谊;也指爱的感情。两个个体之间相互产生的情感,所体验到的快乐,幸福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爱情美文(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情书爱情美文范文四篇

      恋人是会在一起吃饭聊天,讲故事和吵架的人。会在一起到头发变白,天气好的时候牵着手一起出去走走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书爱情美文范文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议论文900字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  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生活中的我们在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

    • 写给妹妹的一封信参考范文

      亲爱的妹妹:  我要告诉你的话,这些都来自我心。 你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使你用双脚坚强站在大地上的东西。 你要找到谋生的方式。现在考虑不晚了。  我从来不以为学历有什么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

    • 以谁能给你安全感为题目的议论文

      导语: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与其依靠他人施舍,不如先自给自足。  主诉:我的男友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学识出众。大学一毕业就就职于某知名外企,刚刚工作一年就受到领导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主管,可谓是前途无量。我

    • 最新春节贺词

      最新春节贺词1  1、和风细雨润人间,喜气洋洋迎新年。爱情美满享百年,幸福生活乐无边。洪福高照福无限,天降祥瑞体康健。事事顺心好运伴,快乐逍遥赛神仙。春节快乐!  2、喜庆新年祥瑞罩,万家团圆喜气飘;

    • 观《来不及说我爱你》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看完之后感想颇多。  不知道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人生的多少悲凉。有多少人因为一刹那的相识,注定了一生的相爱,然而爱情美而娇艳,总是让那些痴男怨女有了望穿秋水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