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典型

|热门资讯   |

【www.yin56.com--热门资讯】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篇一:农民创业典型

  青春因劳动而光荣,因创造而生辉,因奋斗而绚烂。你那闪亮的青春、火热的年华是否成就了梦想。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激励你我一路前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篇一

  我是一个农民工,老家在安徽,过去的十几年,我都在上海打工,不停地在各个建筑工地做小工,虽然说以前几年的收入都不多,但是养家糊口的问题是不要担心的。

  2008年9月以后我突然失去工作,怎么都找不到工作了。家里有老婆孩子,需要吃饭,但是家里的土地肯定养不了这个家,我家房子老了,没有钱修,怕冬天下雪会压垮它。所以,失业以后,看到自己口袋里面的一点钱,我还是不敢回家。修房子的问题解决不了,回家也没意思。

  连着找了两个月的工作,没找到,我不想这么等着饿死。找不到工作的人只能吃大饼,3块钱可以吃饱,再好一点的,5块的,再贵就不敢吃了。口袋里的钱总是不经吃,半个月下来,钱就会看着减少。

  一个月的大饼吃下来,我也算吃出了经验,他们做大饼的告诉我,开大饼摊子要不了多少钱,3000块差不多了,于是我也想创业,做大饼去。我觉得那个手艺学起来并不难,吃着吃着也就学会了。我只需要一个烙大饼的炉子。

  我想,只要城管不管我,我一个月做大饼,赚2000块钱应该不是很困难,因为我很能吃苦,在建筑工地上,什么苦没有吃过啊。

  于是我决定做大饼。在上海同济大学那边,做各种便宜小吃的生意很好,都是3块4块的买卖,学生多,吃的多,就是城管不好,总把小摊子赶得到处跑。我想找个店面,有了店面城管就不会管了。

  十几天之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正在转让的小门面,在同济大学的一个大门侧面,两个平方,一个月500C块。我的钱不够,去借钱,借了一万,把房租交了,就去买那个烙大饼的炉子。我这个炉子烙起大饼来特别快,最快的时候一天能烙500个,如果每天500个,3块钱一个,我就能卖1500块钱,5毛钱的利润,一天也能赚250元。

  开业第一天,我卖了700块,回来一算,赚了160块,很高兴。

  我卖的东西,学生们都说不错,是五谷杂粮做的,养身体而且卫生,所以好卖,因此,第二天,我就卖了1021块。

  现在,我创业已经一个多月了,算算,如果我算得正确,就赚了一万三,比我在工地打工一年赚的还多。城管也不管我,还很客气,支持我创业。

  今年有危机,据说失业的农民工会更多,有个学生告诉我说失业的要到2400万,这么多人,去创业多好啊。

  我现在知道了,创业不难的,只要能吃苦就好了。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篇二

  深圳打工仔刘灿明依靠经营水晶泥生意,从数百元的小本投资起家,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从深圳赚走了15万元的利润,堪称金领一族。他感慨地说道:“对于小本投资来讲,创业最重要的是发现新机遇,并迅速而果断地利用好机遇,这样离成功就会更近一些。”

  因祸得福,落魄打工仔邂逅“横财”

  2002年7月,20岁的辽宁小伙子刘灿明高考落榜后,便进入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的一家花卉种植场打工。这是一家专门经营室内观赏性植物的种植场,刘灿明平时的主要任务是种植和搬运花卉。由于花卉都是种在肮脏的泥土里面,再加上一个笨重而易碎的花缸,轻则数十斤,重则百余斤,搬起来非常费力。每当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刘灿明常常想:如果把花缸和泥土分开来搬运就会轻松些,至少不用担心花缸会破碎。但老板却认为,整个深圳的花卉市场都是这样经营的,他不想打破规矩引起花卉销量下跌。

  2003年6月16日下午,正当刘灿明在种植场里汗流浃背地搬着笨重的盆景时,一位姓廖的年轻小伙子上门来推销水晶泥。他侃侃而谈:“你知道吗?采用我们公司生产的这种水晶泥,三个月内只需给花卉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就足够了。并且,用水晶泥种植出来的花卉比较容易成活,不会孳生蚊蝇,更容易出售……”令刘灿明觉得最为动心的是,水晶泥在膨胀之前是颗粒状的,质量极小,1公斤水晶泥母料可以浸泡出100来公斤的块状水晶泥,可以省却非常多的搬运劳力。刘灿明又仔细了解了一番水晶泥的知识,越发觉这种产品的好处了。于是,他便热情地说道:“等老板回来后,我会极力向他推荐的。至于细节方面,你明天再过来跟老板谈吧。”

  当晚,种植场的老板回来后,刘灿明便迫不及待地上前跟他提起了水晶泥一事:“我估计,只要我们率先使用这种水晶泥,销量应该会上涨很大的。”但老板在一番精打细算之后,说道:“水晶泥固然不错,但我觉得现在的经营状况还行,根本没必要再增加任何投资。”刘灿明只好怏怏而退。

  2003年8月中旬,种植场忽然接二连三地丢失了数十盆贵重的花卉,生性多疑的老板认为是被刘灿明偷走的,他暗地里报了警。公安人员前来调查了一番,结果证明刘灿明不是窃贼,但老板却依然固执地开销了刘灿明。

  2003年9月上旬的一天,正当刘灿明到宝安区沙井镇的一家花卉种植场找工作的时候,忽然遇到了一位推销水晶泥的王姓先生。当王先生得知刘灿明的现状后,思索了一会儿,终于说道:“我是成都一家水晶泥制造公司深圳片区的总代理商,产品平时一般都是以10公斤为起点销售的,但我觉得你挺老实可靠的,并且又缺少资金,就破一回例吧。如果你现在手里有一定的资金,不妨先向我购买一些水晶泥母料,然后浸泡成块状水晶泥,再拿去花店零售,这样虽然辛苦一些,但应该可以小赚一笔的。”前途一片迷茫的刘灿明便向王先生问起了水晶泥的利润,结果使他大吃一惊:1公斤只有160元的水晶泥母料竟然可以浸泡出100来公斤块状水晶泥,而每公斤块状水晶泥售价竟然达20来块钱,利润高得令人吃惊。刘灿明听了王先生的介绍后,又仔细思忖了一番,觉得他平时在帮一些客户种花卉的时候,很少见到那种水晶泥,估计挺有市场前景的。此外,第一次只需投资200来块钱,风险也不太大。因此,刘灿明决定试一试。

  第二天,刘灿明便跟王先生购买了1公斤水晶泥母料,之后取出50克用于浸泡。待到水晶泥膨胀之后,他便按照王先生传授的方法,把水晶泥拿到一些花店里推销,果然引起了一些花店老板的关注。但老板们虽然对水晶泥很感兴趣,却仍然犹豫不决,因为水晶泥很少被媒体报道过,很多人对它还是一无所知,老板们甚至担心水晶泥的质量是否像刘灿明所说的那样神奇。不过,有些比较开明的老板还是尝试着先跟刘灿明预订了两三斤块状水晶泥,放在店里让客户挑选。

  刘灿明努力奔跑了近一个月,终于卖出了100斤块状水晶泥。虽然收入不多,但令刘灿明欣慰的是,在推销的过程中,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对水晶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尝试使用。他越发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

  劳神费力,小老板就是这样修炼成的

  跑了一段时间,刘灿明虽然摸出了销售水晶泥的一些技巧,销量却仍然不太乐观。他每天努力地在外面奔跑着,但收入仍然少得可怜,有时一连好几天都卖不出1斤块状水晶泥。2003年10月16日下午,刘灿明由于一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终于心力交瘁,晕倒在公路边。等刘灿明苏醒过来的时候,发现旁边蹲着一位老伯。正是他用手掐着刘灿明的人中,才把刘灿明救醒过来的。由于那段时间收入较少,刘灿明根本不敢到医院里看医生,只是待在狭窄的出租屋里稍作喘息养病。

  刘灿明在出租屋里休息的时候,重新理顺了水晶泥的营销方案。由于深圳是个行业相当专业化的城市,刘灿明在推销水晶泥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客户跟他请教花卉种植方面的知识,因此,刘灿明特地到书店购买了3本花卉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反复揣摩,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2003年10月25日上午,刘灿明提着一桶五颜六色的水晶泥,来到福永镇人民医院的门口进行推销。过了一会儿,有一个手持康乃馨的漂亮女孩子终于受不住那精灵般的水晶花泥的诱惑,花了20元钱向刘灿明买了1公斤块状水晶泥。又过了一会儿,一位手捧玫瑰花的先生也被水晶泥给吸引住了,他为了不让有病的女友看到玫瑰花过早枯萎而伤感,毫不犹豫地向刘灿明买了3斤块状水晶泥。当天,刘灿明提前卖光了原计划的8公斤块状水晶泥,利润首次突破了百元大关。可这以后,城管人员不让刘灿明非法占道经营,他只好又一次改变营销方案。

  2003年11月26日下午,刘灿明到一家即将开张的大型花卉种植场推销块状水晶泥。种植场的老板由于一整天都不停地进行谈判,这时已经显得很累了,他见到刘灿明仍然还在那里等待,于是不无抱歉地说道:“不好意思,我现在得休息一下了,你明天再来,好吗?”刘灿明灵机一动,急忙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地说道:“我今天不是来推销的,而是专程来送礼的,祝你的种植场开业大吉。”之后,刘灿明笑着把6公斤原来准备销售的块状水晶泥都递了上去。花卉种植场的老板在观看了那些五彩缤纷晶莹剔透的块状水晶泥之后,不觉眉开眼笑。接着,他又跟刘灿明谈起了室内花卉种植的一些问题。刘灿明由于此前刻苦钻研过相关的书籍,一时间对答如流。种植场的老板边听边连连点头。过了很久,那个老板感慨地说道:“其实,在你之前已经有十来个推销水晶泥的业务员了,但他们所介绍的业务也仅仅局限于水晶泥的使用而已,对花卉知识却了解甚少。这样吧,你如果愿意在以后帮我们做些水晶泥花卉的维护工作,我所需的水晶泥都向你买。”第二天上午,刘灿明便从那个种植场接下了一个1.2万元的单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净赚了1万元。

  2004年1月初,随着春节的即将来临,刘灿明发现有很多单位和个人都忙着准备过节礼物,其中鲜花市场特别火爆。刘灿明隐约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他思考了很久,最终作出了一个新的决定。白天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积极地到各个企事业单位直接推销。当人们都下班的时候,刘灿明便到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超市门口进行块状水晶泥现场产品展示及销售。他制作了好几盒名片,派发给那些有意向的客户。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们在观赏之后,往往会马上买一两斤块状水晶泥。但令刘灿明感到意外的是,更多的人在观看了他展示的整盆水晶泥花卉时,纷纷要求刘灿明把整盆花卉直接卖给他们。刘灿明又马上意识到,现代都市人由于生活较为忙碌,如果要让他们亲自用水晶泥种植花卉,恐怕不太现实。于是,他便迅速改变了营销方案,附加了帮客户种植及随叫随到维护花卉的责任。当春节临近的时候,刘灿明已经发出了上千张名片,每天都接到数十个客户的订单电话。他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招聘了两个临时工帮忙。当然,刘灿明的收入也跟着节节攀升。

  危急关头,信用发挥出了最大的力量

  2004年3月21日,刘灿明在宝安区的一家花卉市场里租了个店面,专门用于销售水晶泥,并到职业介绍所招聘了一个伙计。自从有了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之后,刘灿明的营业额明显上升了不少。

  2004年4月16日上午11点,一位客户匆匆赶到刘灿明的店里面,咨询完价格之后,他马上预付了所有的费用,要求刘灿明在当天下午1点钟之前,帮他送两盆用水晶泥种植的草本类植物虎纹兰到福永镇中心的一家新开张的歌舞厅里。刘灿明答应了,虽然店面离福永镇不算太远,但他还是马上出发。为了节约,他搭上了一辆大巴士。不巧的是,当天路上塞车特别厉害,到12点多钟的时候,离福永镇还有近一半的路程。眼看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堵车状况却丝毫没有改观的迹象。刘灿明马上果断地下车,拦了一辆摩托车。摩托车司机见刘灿明从被堵的车中下来,估计他刚好遇到急事,于是趁机要高价120元。刘灿明虽然很愤怒,但当他发现附近再也没有其他的摩托车时,只好忍痛答应了。当天中午12点57分,刘灿明终于满头大汗地把两盆水晶泥花卉搬到了福永镇的那家歌舞厅里。那一趟,按照原先的搭公交车的计划,他只收取了客户100元。于是折腾了半天之后,最终反而亏了好几十元。

  第二天,那个客户又一次来到刘灿明的店里面订货时,顺便问道:“我昨天跟你同时出发开轿车回福永镇,由于塞车,我直到下午3点钟才赶到福永镇,但我听朋友说你却是在1点钟之前赶到的,请问你是搭哪一辆车去的?”刘灿明如实相告。那位客户听了之后,深受感动,他动情地说道:“这笔交易的数额虽然不大,但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守信的生意人。我以后将会介绍更多的朋友跟你合作。”

  2004年5月3日下午,刘灿明从辽宁老家探亲回来的时候,店里的伙计开心地告诉他说:“上个星期有个人前来推销水晶泥母料,1公斤才80元钱,相当于我们平时买进的一半而已,我代你买了10公斤,前两天已经被两家公司使用8公斤了。”刘灿明一听,不仅没有给予他夸赞和奖赏,反而严肃地问道:“你快点把那个产品拿出来让我看一下。”当员工把剩下的水晶泥母料取出来时,刘灿明仔细查看了一番说明书,结果发现那种水晶泥母料之所以那么便宜,主要在于它是用海藻酸钠做成的,这种产品已经被市场淘汰了。而刘灿明平时销售的水晶泥母料都是用树脂制作而成的,质量远远比伙计购买的高多了。当伙计得知真相后,依然满不在乎地说道:“已经卖出去了,钱已经进入我们的口袋了,而且顾客根本看不出来,这不是很好的事吗?”但刘灿明马上严肃地说道:“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信用,如果失去信用,那生意很快就会搞砸的。”之后,刘灿明亲自上门向客户说明情况,并诚恳地表达了歉意,重新免费为客户更换了所有的水晶泥,还当场销毁了那些不合格的水晶泥。客户见刘灿明忙完之后,都深受感动,表示以后愿意把所有的水晶泥业务都交给他做。

  刘灿明诚信经营水晶泥的事迹也渐渐在一些顾客群中流传开来,他的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了。可是,正当刘灿明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花卉市场里忽然又开了一家名叫千姿水晶泥的店面。由于那家店面的水晶泥价格每斤只需8元钱,比刘灿明所卖的水晶泥单价还要便宜2元钱。一时间,刘灿明的客户纷纷涌向了那里,原本热闹的店面一下子变得冷冷清清的。所幸的是,刘灿明原来还有一些固定客户,才使得店面得以继续运作。

  2004年7月下旬,一些客户陆续发现千姿水晶泥店面短斤少两的问题特别严重,并且所卖的水晶泥产品质量较差,纷纷上门要求退货。此外,很多客户也普遍反映该店缺乏做生意最基本的诚信。该店在售货时许诺给予一年的产品维护,并收取了一定的费用,但结果却是,当客户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却总是不停地找原因推脱责任。客户们通过一番比较之后,终于纷纷又回到了刘灿明的店里。刘灿明的营业额又开始直线上升。千姿水晶泥店老板见状,急忙策划了好几次低价促销活动。但客户们却仿佛约好了似的,很少有人肯走上门去。

  截至2004年11月16日,刘灿明靠卖水晶泥,在短短的一年内,已经从深圳赚走了15万元。目前,他正雄心勃勃地准备注册公司,并发展一些加盟连锁店。

80后农民创业故事3篇
篇二:农民创业典型

  80后农民创业故事1

  春节期间,路上走亲访友的来来往往,耳边鞭炮声此起彼伏,安徽太和县返乡创业的“80后”农民工张云海先是给村里的叔伯大爷们拜年问好,随后就窝在家里打开电脑,上网查询有关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资料。

  在一片白色的蔬菜大棚旁边,两间低矮的房屋看起来像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棚子——这就是张云海的家。

  广东东莞打工8年后,张云海没有像大多数伙伴们一样,回到村里建一院高大亮堂的房子,再继续外出打工,而是选择把多年来打工的积蓄、结婚建房的开销,全部投到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上。如今,他和妻子以及两周岁的女儿便住在这两间简易小屋里。

  屋旁的几亩蔬菜大棚凝聚着张云海返乡创业两年来的全部心血。虽然外面是零下几度的寒冬,记者走进大棚,感觉到里面温度略高,空气温暖湿润,绿油油的蒜苗、芹菜、青菜等长势旺盛,蒜苗已经到了收获期,张云海的父亲和一名村里的雇工正在大棚里忙着拔蒜苗,张云海的妻子一边看护着两岁的女儿,一边把刚拔下来的青菜装到筐里。

  和记者聊起两年来返乡创业的经历,张云海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创业中因经验不足造成的惨痛教训,虽然让他经济上遭受重创,仍觉得很值;能和父母妻子一起生活的幸福,是他返乡创业最大的收获;在贷款中遇到的吃拿卡要,则令他无可奈何。

  张云海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蔬菜,收入不再像打工上班稳定。打工时不管刮风下雨,工资都是按时月底发放,种植大棚蔬菜,一亩地一般能收入一万七八千元,风调雨顺能收到两三万元,但风险很大,其中自然灾害是最令人头疼的。2010年春季大雪,其中一个大棚被压塌,一棚子的辣椒、西葫芦全被冻死,损失了1万多元;到了秋季,又被淹了一个棚子,损失七八千元。“一些有关大棚种植的书籍教材或专家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还要根据本地的土质、温度、湿度、降雨等情况进行摸索。”

  虽然收入不稳定,但他认为返乡创业的选择是值得的。他说:“以前在东莞打工时,每天上班下班,日子过得像机器人[0.13% 资金 研报],单调枯燥。回到老家,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家的感觉。我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小孩子才两岁,一旦有谁头疼发烧,我可以在身旁照顾很方便。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快乐的。”

  “如果资金充裕,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张云海告诉记者,多年打工虽然有所积蓄,但大棚蔬菜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投入较大,仅仅靠自己投入资金不足,想贷款手续难办,而且贷款期限为一年,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四五万元才把大棚搭建起来。

  “我把亲戚的借款还清后,资金太少了。我决定暂时减少种植面积,把原来的五六亩的大棚减到一两亩,让妻子在家打理,我自己去附近做建筑工人,等到挣了钱以后,再回来投入到大棚蔬菜中。”他说。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翟年祥教授分析说,对于农民工输出地而言,农村空巢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还可以为农村的现代农业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经验阅历的返乡民工,对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大有裨益。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作为,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80后农民创业故事2

  春节期间,路上走亲访友的来来往往,耳边鞭炮声此起彼伏,安徽太和县返乡创业的“80后”农民工张云海先是给村里的叔伯大爷们拜年问好,随后就窝在家里打开电脑,上网查询有关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资料。

  在一片白色的蔬菜大棚旁边,两间低矮的房屋看起来像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棚子——这就是张云海的家。

  广东东莞打工8年后,张云海没有像大多数伙伴们一样,回到村里建一院高大亮堂的房子,再继续外出打工,而是选择把多年来打工的积蓄、结婚建房的开销,全部投到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上。如今,他和妻子以及两周岁的女儿便住在这两间简易小屋里。

  屋旁的几亩蔬菜大棚凝聚着张云海返乡创业两年来的全部心血。虽然外面是零下几度的寒冬,记者走进大棚,感觉到里面温度略高,空气温暖湿润,绿油油的蒜苗、芹菜、青菜等长势旺盛,蒜苗已经到了收获期,张云海的父亲和一名村里的雇工正在大棚里忙着拔蒜苗,张云海的妻子一边看护着两岁的女儿,一边把刚拔下来的青菜装到筐里。

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农民创业脱贫事迹  和记者聊起两年来返乡创业的经历,张云海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创业中因经验不足造成的惨痛教训,虽然让他经济上遭受重创,仍觉得很值;能和父母妻子一起生活的幸福,是他返乡创业最大的收获;在贷款中遇到的吃拿卡要,则令他无可奈何。

  张云海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蔬菜,收入不再像打工上班稳定。打工时不管刮风下雨,工资都是按时月底发放,种植大棚蔬菜,一亩地一般能收入一万七八千元,风调雨顺能收到两三万元,但风险很大,其中自然灾害是最令人头疼的。2010年春季大雪,其中一个大棚被压塌,一棚子的辣椒、西葫芦全被冻死,损失了1万多元;到了秋季,又被淹了一个棚子,损失七八千元。“一些有关大棚种植的书籍教材或专家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还要根据本地的土质、温度、湿度、降雨等情况进行摸索。”

  虽然收入不稳定,但他认为返乡创业的选择是值得的。他说:“以前在东莞打工时,每天上班下班,日子过得像机器人[0.13% 资金 研报],单调枯燥。回到老家,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家的感觉。我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小孩子才两岁,一旦有谁头疼发烧,我可以在身旁照顾很方便。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快乐的。”

  “如果资金充裕,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张云海告诉记者,多年打工虽然有所积蓄,但大棚蔬菜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投入较大,仅仅靠自己投入资金不足,想贷款手续难办,而且贷款期限为一年,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四五万元才把大棚搭建起来。

  “我把亲戚的借款还清后,资金太少了。我决定暂时减少种植面积,把原来的五六亩的大棚减到一两亩,让妻子在家打理,我自己去附近做建筑工人,等到挣了钱以后,再回来投入到大棚蔬菜中。”他说。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翟年祥教授分析说,对于农民工输出地而言,农村空巢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还可以为农村的现代农业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经验阅历的返乡民工,对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大有裨益。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作为,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80后农民创业故事3

  铭霞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乡村,很小的时候,奶奶在家乡开了一个染布作坊,纺纱织布拿到周围村子去卖,甚至跛着小脚,从老家步行去河南的郑州、信阳卖布。每每回家都收获丰富,给家族的小孩子带回来各色的糖果、小玩意儿。从那时候起,铭霞就想将来要像奶奶那样做生意,挣大钱。小小年纪的她心中已经植下了立志创业的种子。

  1982年,16岁的铭霞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由于缺乏经验,被合伙人卷走了所有的投资款。也就从那时起,年轻气盛的她学会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从头再来南下深圳创业

  此后的几年间,不甘失败的铭霞和朋友多次南下广东,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找到成本低、回报快的项目,从鞋到文具到布匹,都因缺乏资本而不得不放弃。

  1998年年初,铭霞从新加坡一个归国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花泥画。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并开始对花泥画的原料、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心灵手巧的铭霞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快摸熟了花泥画的制作流程,并制作出了大批手工精美的花泥画作品。

  “做出来的画总不能只摆在家里看,得卖掉换成钱!”铭霞又一次想到了创业。她再次想到了广东,并选择了深圳。她认为,深圳是沿海城市,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必定很快,花泥画的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2000年年初,铭霞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那台相伴多年的电脑,搭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深圳。

  摆地摊被撵得到处跑到深圳火车站,铭霞身上只剩下400多块钱,只好借宿在老乡家中。过了两天,内地的朋友向她介绍了在深圳工作的高德甲,在他的帮助下,房东同意不收押金,以月租1800元的价钱把房租给了她。

  有了落脚的地方,铭霞买了几块板和一些原料,在家做起了花泥画。做成后,她就在附近的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因为没有钱办执照,铭霞每天被小区保安撵得到处跑。不得已,她就打起了游击战。福莲花园、莲花山公园、儿童公园,这些都是她当年创业的“阵地”,一辈子都忘不了。

  3个月后,听说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的小铺面每月只要700元,铭霞于是在大厦5楼租下一个不到10平米的工作间,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就这样成立了。

  大家都称赞铭霞做的花泥画漂亮,她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好。这时,铭霞想到个不用摆地摊、又能卖出好价钱的点子——她将作品找人装裱后拍成照片,推销给画廊和酒店。于是,她又租下了大厦5楼的第二间门面,把它设置成展厅。当时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来大厦找工作,再加上宣传的效果,开始渐渐有人找上门。

  惊人一跃 进行技术推广

  由于生意越做越大,一个本想做兼职的湖南长沙破产厂长听完铭霞的产品介绍后,眼睛一亮,不说二话,当即掏出1500块钱要求跟铭霞“学技术”,表示回湖南也开一家花泥画店。铭霞当时十分兴奋,“从那时开始,我才算赚到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因为比起卖画,推广手工艺技术赚钱更快,效果也更好。

  有了第一桶金,就有了第二桶、第三桶,铭霞的花泥画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短短一个月时间,她仅仅靠收学员、教技术就赚到近6000块钱。铭霞随后建立起自己的花泥画制作网站,通过网络媒体进一步扩大生意。

  在铭霞的教授下,许多下岗女工都重新找到了创业的天地,甚至事业发展得非常好。成功的例子吸引了更多的人加盟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2002年,铭霞的花泥画艺术中心年收入达到了400万元。

  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有很多贸易公司,铭霞由此接触了许多老板,也结识了一些欣赏花泥画的老外,铭霞开始想扩大市场。由于花泥画比较适合幼教,在朋友的介绍下,一位客户将原料带到了香港,后来又发展到新加坡、菲律宾和美国。目前,花泥画出口部分已占到铭霞公司总产值的10%。

  “我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但真正走到这一步,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开心。”铭霞向记者坦言,她的眼睛已经盯上了更高更远的目标。

  擦亮产品和技术两块招牌

  从铭霞花泥画廊到艺术中心,从铭霞贸易中心到中国铭霞创业超市,稳扎稳打的铭霞,在全国各地已经拥有了3家特许专营店,180多家直营店和700多家加盟商。随着单一项目到多项目的扩展,铭霞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全国只有南京一家企业和我们使用了创业超市这个概念。”

  铭霞说,这种新的营运思路,是为了方便投资者或个人进入到这个创业领域,各种不同的创业项目就像超市中的产品一样,供大家自由选择。

  现在,铭霞主要定位了两类目标市场,一类是消费者,因为销售的是高雅的手工艺品,铭霞瞄准了有文化、有生活情趣、有独特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中产阶级,她将产品推广到大中型商场繁华的商业街、旅游景点等,立足中国家居消费领域。

  另一类是向企业和个人推广技术,对于这一片市场,铭霞亲自担任培训总监,不仅推广中国的手工艺术,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创业的机会和能力。

  下一步,铭霞打算将特许店扩展到300家以上,遍布全国各地。

返乡农民创业就业事例
篇三:农民创业典型

  不放弃,始终怀揣着创业梦想,用敢拼敢闯的韧劲一路微笑着,终究会把磨难走成风景。看看那些返乡穿各样的事例,感受他们的精神,坚定自己的创业意志。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返乡农民创业就业事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返乡农民创业就业事例一

  打工仔养鸡创业十年欲造大品牌

  他16岁外出打工,从事餐饮服务行业,虽说辛苦,但也不至于风吹日晒。打工时,他认为打工不能长久,遂产生创业想法。在广东某鸡场打工的第一天,他吃了有史以来最难吃,但吃得最饱的一顿饭。尽管条件艰苦,一想到自己的选择,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创业十年来,他带领上百户村民搞乌骨鸡养殖,村民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收。在看到乌骨鸡批发的抗风险能力低时,他开始想到走品牌的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抗风险能力,让村民持续增收。”目前,他已经在成都“探路”,未来两年将基本实现品牌化的道路。

  说起创业,他总是显得很热血,他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完的情。在他看来,创业是一件能让他激动的事情。他说,创业不仅能让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还能带动周边的乡亲致富,这就是令他热血沸腾的事情。

  他就是高县庆符镇百通村村民李丛江。

  打工少年与鸡结缘

  2001年,16岁的李丛江外出打工,在成都温江一家农家乐从事餐饮服务。农家乐的生意不错,一道名为“叫花鸡”的招牌菜点单率很高,“鸡的价值原来这么高?”这个印象逐渐进入了李丛江的脑海。两年后,他又到广东清远从事餐饮服务。

  “外出打工的人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知道回家后能做什么。”李丛江说,他和身边的务工人员交流发现,只要家乡有机会,他们都愿意回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回家后自己能做什么。不到20岁的李丛江心想,那些四十多岁务工者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他想要改变这个现象,就只有选择一条未知的路。

  许是机缘巧合,许是命运安排。李丛江想到的第一个项目是养猪,他有一个同事是清远当地人,同事的亲戚养猪的效益还不错。某天,两人跑到书店,选购两本养殖的书籍,一本是养猪,一本是养鸡。“没想到养猪那本书没看进去,倒把养鸡的书看进去了。”李丛江说,看了书后就热血沸腾,书上都是成功的例子,他想自己也会很快成功的。

  说干就干,三天后李丛江就办理了辞职,在亲戚的介绍下去一家养鸡场打工。广东是我国肉鸡养殖的主产区  ,而当地的清远鸡更是闻名全国的鸡种,深受港澳消费者的欢迎。这些信息对于李丛江而言,无疑是兴奋的。但是,他的兴奋很快被舟车劳顿消磨了。

  “从清远县过去,要坐三个多小时的车,再转车。”李丛江说,到了养殖场老板的家里,他吃了一顿目前为止,最难以下咽,却吃得最饱的饭。原来,那里饮食条件很差,在李丛江看来,那是在老家连猪也许都会嫌弃的伙食。

  “我差点眼泪就流出来了,但是强忍住了。”李丛江说,他一想到这是自己的选择,就咬牙坚持了下来,尽管饭菜难以下咽,他也强逼自己吃了三大碗,算是为自己即将开始的艰苦生活打基础。饭后,李丛江被带到养殖场,开始了他新的打工生活。

  回乡带领村民致富

  2005年,李丛江回到家乡,看到自己家乡已有了几家小型的养殖场,但他们都是在自己房屋内饲养,饲养方式还比较传统。于是,他的创业路开始了,他用了2500元养了100只鸡,虽然都成活了,却因为品种的原因没有赚到钱。“其实在打工期间,很多实用的技术并没有学到。”李丛江说,虽然当时老板对他能吃苦、善学习的精神很满意,但是很多技术并没有交给他,担心他学成后就另立门户了。几年鸡场的打工生涯,对于李丛江而言,就是开阔了眼见,对养鸡的基本套路,以及鸡场建设有了一定了解。

  经过选品种的失败后,李丛江仔细分析发现,虽目前没有挣到钱,但实际上干这一行是很前途的,他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第二批,他购买了500只当地的乌骨鸡,进行竹林饲养,深受城里人喜爱。四个月后,果然赚到了6000多元,这比当时在外地打工要强多了,更加增加了他对养鸡的信心。

  李丛江有个特点,善于思考接下来如何走。当养鸡挣到钱后,他就在想,如果只养殖五六斤的大鸡,肯定会因为它的养殖周期长(5个月)积压资金多而周转不过来,怎样才能摆脱这个瓶颈呢?他从信用社贷款了5000元,只能暂时解决资金的困难,但是,这对以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还得从发展思路上想方法。

  后来,他调查发现,很多农民想养鸡,苦于孵化技术不到位,而导致养鸡的成活率不高。于是他想,何不把刚孵出的小鸡养大点,然后卖给想养鸡的农户呢?这样时间又短,见效又快,资金周转也快,风险又小,而且还可以带动农户养鸡的积极性,从而带动该村的经济发展。

  金渔村村主任李兴友说,李丛江创办养殖场获得成功后,周围村民渐渐上门来请教技术。他都耐心地将养鸡技术传授给村民,对缺乏养殖资金的村民主动提供脱温鸡苗,并精心指导饲养技术,帮助村民逐步走上脱贫路。来自落润乡的养殖户潘厅洪说,李丛江不仅卖小鸡苗给他,还教他怎么喂,年初他买了100只小鸡,前几天把成品鸡卖了,赚了好几千元。“今天来多买点鸡苗,喂到过年的时候准能卖个好价钱。”

  “探路者”欲造品牌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李丛江以自己近十年的养殖技术经验为基础,带头成立了高县三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承包了位于庆符镇金鱼村150亩茶山作为养殖基地,年出商品鸡2万只,带领其他合作社成员出栏3万余只,实现销售额400余万元,商品鸡主要销售成都、重庆、昆明等地方。

  “虽然每年的出栏量在递增,价钱上不去的话,抗风险能力就低。”李丛江说,在2013年以前,他和村民主要是靠批发销售,量大价低,虽然销量一直很好,但是李丛江担心的是变化莫测的市场因素,一旦市场有变,村民们就挣不到钱了。

  2013年,李丛江在成都开设了第一家“粮辛生态鸟骨鸡专卖店”并注册了“粮辛土鸡”商标。他的想法是,通过自己在成都市场的发展进行“探路”,看看能否走出一条品牌路线。以往批发价18元/斤左右的乌骨鸡,在成都的售价是28-48元/斤不等,在附加值上提高了不少。“成都这边的市民还是很接受这个价格,销量不错。”李丛江说,2014年在成都的总销售额约80万元。

  “我前期作为‘探路者’,一旦品牌成熟,就可以和村民合作,让他们挣更多的钱了。”李丛江说,现在他要多条腿走路,一来是继续搞批发销售,二来则是做好品牌营销,争取在两年之内让“粮辛土鸡”的品牌在成都打响,他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将他的养鸡事业不断做大做强。打出自己的品牌,带动更多的村民来进行土鸡养殖,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返乡农民创业就业事例二

  养鱼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1年,中专毕业的李军,年仅19岁。他率先回村自学养殖特种鱼,成为当地水产行业最年轻的千万富翁。此外,他还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200多户村民一起致富。他预计,3000多亩的养殖规模,今年年产值过亿元。

  弃保安工作回家养鱼

  2001年,中专毕业后的李军找不到理想工作,在一个居民小区当起了保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到餐馆吃饭,要了一盘鳜鱼,价格100多元,“其实,这种鱼在我们村很常见,没想到这么贵?”这年,他辞掉工作,在华南海鲜市场做调查,并翻阅了一些养殖鳜鱼的书籍。

  19岁的李军有了创业冲动。他决定回家养殖鳜鱼。事实上,他家乡的荷包湖农场水源充足,鱼塘多,具备鳜鱼养殖条件。他把想法跟父母和盘托出,“我的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李军的哥哥李允表示支持。父母无奈,只得同意兄弟俩,并拿出了11万元积蓄予以支持。

  第一年亏得血本无归

  挖鱼塘,盖棚屋,找鱼苗,置增氧机,李军信心满满。2002年,他用16亩鱼塘养殖鳜鱼,并花了2个月时间,到汉江边找渔民收集了万余条小鳜鱼苗。曾养过鳜鱼的蔡师傅告诫他:“鳜鱼要吃小活鱼,死鱼不吃,饿了就互相残杀,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缺氧就死。”

  李军从广东引进了300万条小麦鲮鱼作为活饵料养殖。但给鳜鱼喂多大的饵料鱼,又是一门学问,太大吃不下去,太小则增加了鳜鱼的捕食活动量,影响生长速度。7月的一天,离鳜鱼上市仅3个月。天气闷热无比,耐氧能力差的鳜鱼,纷纷浮出水面。浮头就意味着死亡,当李军开始抽水、转塘时,一切为时已晚,整塘鳜鱼瞬间全军覆没,损失达10万元,血本无归。

  债主紧逼险些卖掉鱼塘

  李军的失败,引来了村民们的嘲讽。“你搞这行不行,完全是瞎掰。”当时,在村民汪文学看来,李军成不了大事。

  经朋友介绍,2003年,李军赴黄冈罗田县找郎正全师傅学技术,并一呆就是3个月。“你年纪这么小,有这个闯劲,让我佩服。”郎师傅将自己的鳜鱼育苗孵化、养殖技术,全部教给了李军。

  李军不想放弃,回家后再借3万元钱,购了8000条鳜鱼苗。但这么多鳜鱼的“吃饭”难题,又让他栽了跟头。“饵料供应不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鳜鱼自相残杀。”

  3年的时间,李军先后亏损20万元,债主无数。2004年春,李军家穷得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恰巧在这一年,哥哥李允患了肾病综合征,需要大量的钱治病。一些债主眼看李家无钱还债,甚至抱走他家的电视等值钱物件。

  母亲哀求李军,“你把鱼塘卖掉吧。”那一刻,他哭了,“搞了几年的养殖,眼看就要成功了,要放弃我心有不甘。”在他困难时刻,李允的岳父出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亩产2500斤鳜鱼创养殖神话

  2005年5月,连败三年的李军,放手一搏。他找亲戚、朋友再凑了5万元,购置了自动测氧机。实际上,此时的李军,其鳜鱼养殖技术,已是十分成熟,“何时下饵料,每亩下多少,何时换水、消毒,这一切我了然于胸。”

  为了解决活饵料鱼供应问题,他将麦鲮养殖交给其他村民,然后以合适的价格收购。2005年,他承包的50亩鱼塘,收获了8000斤鳜鱼。当时,鳜鱼价30多元一斤,这年,他的毛收入近30万元,纯利润达15万元。2006年,李军扩大了养殖面积,承包的鱼塘面积达100亩,他拿出70亩养殖鳜鱼,此外,还用30亩养殖新品种黄颡鱼,实现多元化养殖,分担风险。“黄颡鱼可高密度养殖,耐低氧,抗病能力强,产量易保证,风险系数相对较小。”这一年,他的毛收入有200多万元,纯利润就有100多万元,鳜鱼养殖亩产达到2500斤。2009年,李军发起成立了锦军水产专业合作社,截至2011年4月,该社社员发展至200多人,养殖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如今,李军扩大了养殖品种和规模,并承包了300多亩水域,养殖鸭嘴鲟、鲈鱼。目前,他正在通过中间商联系销售渠道。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篇四:农民创业典型

乡镇农民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

李宁,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2003年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农民创业典型事迹材料,农民创业脱贫事迹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2003年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

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4年秋,到2005年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


妇女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news/30338/

    上一篇:刘强东的京东创业机会

    下一篇:60老人掉牙

    热门推荐
    • 七夕写给老公的一封信

      【篇一:写给老公的一封信】  你在我的梦中,让我难以入眠;你在我的心中,让我思绪难平;你在我的脑海中,徘徊。无尽的相思全因你,无尽的爱恋为了你,与你一起执手天涯。七夕情人节到了,你是不是准备好了写个老

    • 给2049祖国的一封信六篇

      篇一:给2049祖国的一封信亲爱的祖国;  您好。我是201*年的您的女儿。  我想,2049年的您是充满绿色的。街边花坛里,花儿淡淡的芳香一阵阵袭来。乡下农村里,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仿佛置身于仙

    • 议论文 :科技时代,雷锋得在

      说到雷锋,是家喻户晓,说到雷锋精神,更是人人赞不绝口。然而,在需要帮助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呢?难道这个高科技的社会,真的是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吗?  放眼中国,小悦悦一事已被吵得无人不晓

    • 庆典上的贺词

      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同事:  大家早上好!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庆贺的节日。今天我们女子采油班终于成立了!这是我们延长油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女子班,

    • 清明抒怀清明寄语

      (一)  缓步陵园景映眸,焚香叩首泪难收。  哽咽笑貌千秋在,痴念音容万古留。  父辈繁荣谈理想,子孙茁壮论追求。  碑前告慰双亲语,日后伊人福禄畴。  (二)  鲜花美酒祭清明,绿柳苍松笑相迎。

    • 观现代舞剧《雷和雨》有感

      舞剧《雷和雨》是根据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改变的。我中学的时候就读过曹禺先生的《雷雨》,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剧本,因为我看戏剧是很喜欢戏剧中的冲突,而这种冲突在 《雷雨》中尤为突出。当然这种冲突在现代舞剧

    • 给菲尔普斯的一封信

      我的偶像——菲尔普斯  您好,亲爱的菲尔普斯先生。奥运会上您出色的表现,不仅使您一下子变成了泳坛巨星,而且更有力的推广了游泳对全民健身的普及性。您在水中那英姿飒爽的身影,给我们奉献了一场举世绝伦,无与

    • 观落花有感

      轻拈一朵落花,微雨打湿脸颊。紧握一盏冷茶,遥窗为谁牵挂?  执笔一笺情话,转身便是天涯。聚散离别难画,冰雪消融泪下!  ---- 雪儿 ----  紫燕衔来流水音,鸳鸯织就桃梨飞。清风慢卷冷玉案,淡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