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材料,主题的关系

|同学聚会感言   |

【www.yin56.com--同学聚会感言】

讲课材料:近代史主要线索
篇一:线索,材料,主题的关系

对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线索加以梳理,中国近代史的划分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10年的历史,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截点,之前我们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之后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历史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以及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人民求民主的探索历程。 首先,我们来介绍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半封形成过程。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用炮舰叩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注意,并不是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指的是墨西哥鹰洋,鸦片战争之后流入中国在南方各省成为主要的货币,一块银元折合中国白银市7钱2分,2100万银元大概就是中国白银15000万两白银,那个时候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才是3000万两,清政府别的不干,只还账还得还5年)。4、协定关税。1843年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中国社会就迅速沦为沦为半殖半封,而是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只是开始沦为半殖半封。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有利于控制清政府)2、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侵略到中国内地)3、赔款;

4、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思想文化渗透)5、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个口岸通航.这里要注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是最大的受益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等,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此外,外国人可以自由进入内地游历、通商、传教,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是最要命的,为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提供了条约依据,他们在中国开设工矿企业和修筑铁路,直接掠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所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出逃,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相当于现在的900亿);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人居住。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太后一看喜出望外,为什么呢?因为帝国主义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对帝国主义感激涕零,并声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时,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级人民都纷纷展开了探索,寻求救国的道路。

1、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农民阶级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其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他们只能以传统农耕文明对抗先进的工业文明,其提出的方案和口号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和落后性,注定是失败的,因此,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主张自强、求富)

但要注意,地主阶级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专制统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孙中山)

资产阶级各派别在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主富强这些目标上是一致的,康梁主张君主立宪、孙中山则是主张民主共和,他们在政治思想层面上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但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无产阶级:1919年五四运动使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拯救中国的方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挥和依靠各种革命力量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应用写作》-郑州大学在线测试答案
篇二:线索,材料,主题的关系

第一章:

1、1、写作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

A、使读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 C、抒发自己的情感

B、表达自己的想法 D、使读者了解自己的观点

2、2、学习写作( )

A、只需要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 C、只需要多多练习

B、既要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也需要实践 D、只需要多读书

3、3、写作的综合性表现在( )

A、写作前需要做好资料搜集、调查等各种准备工作。

D、一篇文章是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阅历、工作

C、一篇文章的好坏和作者的水平有关。

能力、文化程度以至于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和集中反映。

B、写作是作者各种能力的体现。

4、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体现了写作的什么特性。( )

A、综合性 C、实践性

B、真实性 D、应用性

5、5、下列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应用文实践性强 C、应用文不需要修饰语言

B、应用文一般有规范的格式 D、应用文大都有具体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写作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A、写作的开始 B、写作前的准备 C、写成初稿 D、修改定稿 E、发表

2、什么是写作目标?

A、为什么写作 B、为读者的需要写作

C、表达出作者的心中所想 D、选定写作的题材

3、下面哪几个部分不包括在信的格式中?

A、标题 B、称谓 C、问候语 D、祝语 E、导语

4、写信的原则有哪些?

A、清楚 B、简洁 C、采用对方姿态 D、达到写作目的 E、不能少于2000字 F、可以不使用书面语言

5、什么是对方姿态?

A、作者最重要 B、读者最重要 C、作者比读者重要 D、读者要比作者重要 E、要考虑读者需要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写作有目的性,它首先就表现在对读者的了解上。( )

正确

错误

2、2、确立写作目标,不需要考虑读者。( )

正确

错误

3、3、写作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篇章的形式来表达对世界某种认识的过程。( )

第二章:

线索,材料,主题的关系。

1、哪一种说法没有表达对主题的正确理解?

A、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C、主题就是问题

B、主题是通过内容来表现的 D、主题不是内容

2、标题是如何体现主题或内容的?

A、把标题写成问题 C、标题和内容无关

B、标题和主题无关 D、标题揭示概括主题或内容

3、哪一个不是头脑风暴法中的步骤?

A、获取想法 C、组织思想

B、获取要点 D、找到文章的形式

4、哪一种不是从阅读中提炼主题的方法?

A、综合分析法 C、文外考察法线索,材料,主题的关系。

B、寻找文眼法 D、浏览捕捉法

5、什么是概括人物的关键因素?

A、外貌 C、语言

B、动作 D、性格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概括事件要把我哪两个要点?

A、找到事件的主要线索? B、分阶段叙述 C、把主题插进叙述中

D、找到材料的形式

2、如何概括事理?

A、多角度分析材料 B、一材多意 C、找到新颖的材料 D、找到写作的体裁

3、标题一般要求:( )

A、准确 B、简明 C、显豁 D、生动 E、具体

4、2、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有:( )

A、同一关系 B、提示关系 C、导引关系 D、其它关系

5、3、主题的要求是:( )

A、主题应正确 B、主题应集中 C、主题应鲜明 D、主题应深刻 E、主题应新颖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1、主题和问题相同。( )

正确

错误

2、2、通常一篇文章有多个主题。( )

第三章:

材料题主题式分解--地方管理主题
篇三:线索,材料,主题的关系

地方管理主题

1.(2015·江苏南通一模·21)(1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地方管理主题

【解析】(1)从材料一中“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得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得出郡县官员分工负责,据“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得出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据“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得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可看出是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等几个角度说明即可。

(3)从材料三中“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来概括,并结合所学,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演变线索、行省制概念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4)必须综合以上材料谈,根据问题(2)“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问题(3)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知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从材料中“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来概括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答案】(1)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4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分)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2.(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1)(13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臵,金玺绶,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

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4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地方管理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可以看出宗法制遭到破坏,此时周王室已经不能禁止诸侯之间的诛伐;第二小问破解,根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可以推导出秦朝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线索和主题的区别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ganwurensheng/123100/

    上一篇:关于湿地博物馆

    下一篇:晚会结束台词

    热门推荐
    •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五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合集三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三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同学聚会感言经典句子范文(精选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同学聚会感言经典句子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毕业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八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_五十年同学聚会主持词【5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_五十年同学聚会主持词【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毕业同学聚会感言【汇编八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同学聚会感言【汇编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同学聚会感言精选4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同学聚会感言精选4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