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同学聚会感言   |

【www.yin56.com--同学聚会感言】

教学过程
篇一: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伯牙绝弦》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老师一想到今天我们要上的课题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首短歌,现在读给大家听一听,请看大屏幕: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听了这首短歌,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同学们与老师真是感同身受,据说,这是楚国最有名的琴师俞伯牙在他的知音钟子期墓碑前写下的短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他们有关的流传千年荡气回肠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评讲

读的非常整齐,提问:“绝”字怎么理解?“绝弦”怎么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下面我想再请个同学读一读,(点学生读)强调弦的读法,可是老师在检查同学们的自主学习部分时,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伯牙绝弦的“弦”(注音错误) B、终身不复鼓的“复”在解释时“再”写成了“在”

C、有些同学第4题填空出现了错误,《荀子·劝学篇》没有记载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而是《列子》,这个答案在我们的课后资料袋,课后同学们可以认真读一读。(导学案完成的非常好的同学有:一组某某某五位同学)

三、回忆: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自主学习我们已经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回忆,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教师出示文言文学习方法

四、展示交流

第一关、“读”占鳌头

很好,现在我们就继续运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闯关的形式学习这篇古文,下面就请同学们进入第一关:“读”占鳌头。

A、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37页,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至少读3次,注意: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B、请问有哪位同学敢大胆的读一遍给我们听一听?(让我们为他的敢于挑战鼓掌)提问:同学们,他读的怎样?

C、请小组读。鼓励小组PK读,找出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互相说一说读的好与不好的地方)老师点拨,说明原因,读的好好在哪里?不好是为什么?

D、教师范读

E、出示提示学生齐读

第二关:“说”文解字

同学们读的还真不错,看来第一关对于你们来说是小意思,那我们就直接进入第二关:“说”文解字。

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但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哪个小组能绘声绘色的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最终答案以贴切文意的为准) 第三关:“品”句悟情

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内容,那从故事当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没有?

板书:伯牙 知音 钟子期

2、那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和子期是知音呢?哪个小组敢大胆挑战第三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为什么你认为是这句呢?)(板书:所念 必得之) 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具体描述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

3、如果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什么样的景象?于是你赞叹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在这里表现出了什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高亢激昂)

如果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赞叹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绵绵悠长)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能读出什么?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我们来看这四个“善”字,它们的用法一样吗?谁来试着说一说?第3、4个“善”是夸奖伯牙的琴声,在现实生活中怎么说?

5、(1)伯牙善鼓琴,他只是在用琴声表现高山、表现流水吗?他的琴声中还蕴含着什么?(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也就是说他将自己的心声和志向融入到了琴声中,那他的琴声是不是只能表现高山和流水呢?那他的琴声还能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皎皎明月、依依杨柳等)

(2)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老师都快望尘莫及,那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雨雪、炊烟时,钟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你们小组还想继续吗?(好,老师期待你们更加精彩的表现,开始吧!)

(3)非常棒,同学们,现在老师想给全班同学再加上额外的一关,看看你们能不能勇往直前?老师这里有六个词语,想请你们所有同学都来当钟子期一起称赞称赞伯牙,先给一分钟时间你们练习练习,然后我们一起来检验检验哪些同学有当子期的潜质,请开始吧!

A、学生自由练习 B、指名称赞 C、男女分角色称赞 D、小组配合称赞

真不错,看来老师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了,从刚刚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不管伯牙琴声中表达了什么,钟子期都能感受到并由衷地称赞。用课文里的句子说,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一个所念,一个必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伯牙才把子期视为——“知音”

6、凡伯牙心中所想,钟子期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知音。面对子期这样善听、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的心中一定是感慨万千,这万千感慨最终都化成一句什么话呢?用古文怎么说呢:知我者,乃钟子期也。/ 吾的知音,唯有子期。

第四关:“思”前想后

好一个知我者,子期也。无奈,世事难料,钟子期不幸染病而死(板书:死),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于是就有了老师开头读的那首短歌,下面老师想再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短歌听完了,想必有些同学已经知道伯牙“破琴绝弦”是为什么了,哪个小组来再接再厉勇闯第四关?好,让我们掌声有请。

1、子期死了,伯牙的心里会是怎么样的?伤心?难过?足矣表达伯牙此时此刻的心情吗?那可是他唯一的知己呀,想想看,用什么更恰当。痛不欲生、肝肠寸断,

2、于是伯牙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破琴绝弦)钟子期的死对他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3、是啊,没有了子期,伯牙又要回到以前寂寞、孤独的日子中了,他不堪忍受这种痛苦,最终只能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板书:不复鼓)

4、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还断绝了什么?

6、是啊,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请同学们把书关上,伴随着《高山流水》这曲动人的音乐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知音情深的描述,从古唱到今。那么在中华经典诗文中有哪些是表现友情的呢?谁来说一说?同学们说得真多,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把刚刚说的这些写在你的导学案上积累下来。

文言文翻译
篇二: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杉树小学1-6年级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儿子叫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有关地震的词语

瞠目结舌 惨不忍睹 断壁残墙 触目惊心 催人泪下

感人肺腑 可歌可泣 妻离子散 无家可归 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悲痛欲绝 同病相怜 忍痛割爱 生离死别

肝肠寸断 黯然神伤 天灾人祸 无可奈何 心急如焚

千钧一发 分秒必争 只争朝夕 燃眉之急 众志成城

挺身而出 身先士卒 临危不惧 同舟共济 风雨兼程

归心似箭 大义凛然 废寝忘食 声泪俱下 齐心协力

泣不成声 嚎啕大哭 体察民情 助人为乐 公而忘私

视死如归 赴汤蹈火惨不忍睹 尸横遍野.协力齐心

同德协力 辑志协力 协力同心 同心协力 齐心协力 同音共律

同生共死 同声共气 安危与共 甘苦与共 患难与共 和衷共济 同舟共济 同甘共苦万众一心同心并力 同心毕力

同德同心齐心同力

纵情吟诵识知音
篇三: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课题)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毕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生:认为、以为。

师: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

点评:“预设”越是精细,“生成”越是精彩。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和课堂经验。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预设目标、预设重点、预设流程、预设语言、预设练习、预设提问、预设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唯一不足的,却是对“学情”的预设。学情还能预设?如果说前述的种种“预设”是某种预先设定的话,那么,学情显然是无法预先设定的。但是,学情却可以设想,也必须先做某种设想,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上的生动呈现吗?我们看“谓”字的教学,显然是预设精细所生成的课堂精彩。预设学情,方能对症下药。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要在字和字之间分开,尤其是这个“兮”字后边要做一下停顿。

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

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读,读得很有韵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

(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全场掌声。)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笑声)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全场掌声。)

(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

师:怎么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生:好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生:善哉!

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点评: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意思”、一为“意象”、一为“意蕴”。有些词,解到“意思”为止,可矣。如“哉”“兮”等。有些词,既要疏通意思,也要还原意象,如此处的“峨峨兮”“洋洋兮”等。还有些词,则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蕴”三个层面上求得融会贯通,才算切实妥帖,如后面的“志”“念”等。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能猜出来。

生:我认为这里的“江河”是指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笑)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生朗读)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师:没错。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思。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胸怀。(全场掌声)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点评:伯牙引子期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这是何等的志向与怀抱?!唯五岳之尊、万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实,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乐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虽近学情,却废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义;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义。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之义。知音,实乃知志也。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生: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钟子期!

师:谁能必得之?

生:钟子期!

师:这才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古文何不全译出
篇四: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古文何不全译出?

襄阳纪委程元银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做很多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收集、整理、研究和学习古代有文字记载的书本知识。或者说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破译、吸取和消化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凝聚成的这一巨大的文字板块。

关于古文学习,我们的先人和今天的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那卷帙浩繁的传笺注疏,那层层叠叠的字书辞典,那如山如海的研究文章,那成方成圆的学习经验等,都可以作为老师的。时下学校的古文教学,有教师的直接指导,又有各类古汉语工具书,应该说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广大学子还是觉得学习之难难于上青天。有的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的前面学后面忘;有的学了很长时间,仍然懵懵懂懂;有的竟一无所获。有鉴于此,鄙人忽发奇想,建议把所有古文全部翻译出来,让绝大多数人只学习译文,就像我们通过阅读白话文史书就能了解到古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一样。

翻译全部古文,需要解决几个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难题。

一、不要有畏难情绪

一代代的文献累加起来,积数千年的中国古籍,有多大份量呢?准确数说不出,大概数也不好估计,只能形容为浩如烟海。对这不着边际多得无法估量的工作,不少人有畏难情绪,望“书”兴叹啊!看似山重水复,其实柳暗花明。因为不管工程有多么浩大多么繁重,但古文献已经是固定形态,是有限的东西,不会再增加了,而我们的翻译工作却可以长期的永远的进行下去,总会有一天全部译出的。这也是愚公移山,山不见长,而挖山者“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二、有捷径可走

在前人的基础上搞翻译,可省去不少功夫。经过千百年来专家学者们的辛勤努力,在考证、订正、注释、翻译等工作中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到目前,可以说差不多所有的古书都有人问津过,如阅读过、注释过、翻译过或研究过、讲解过、评判过,对文献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基本上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得到了社会公认。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唐朝有个大臣叫魏征等,这都是无庸臵疑的确凿的事实。当然还有一些疑难问题,需要继续考证和争辩,但它们为数不多,并且多是些不太重要的史实。因此,应该组织强大的翻译队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各家的观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择优录用,形成一致的意见,来翻译所有的古文。对那些确有争议的地方,翻译时可采用一家的主张,而将其他各种观点附于后面,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以后有了定论再加以修正。再者,可先翻译那些常见常用的古籍,那些不常见的、过于专业性的和艰涩难懂的文献可以暂不翻译。

三、学古文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

学生学习古文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知道,全国在校学生好几亿,学生阶段要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学习古文。他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古诗文,然后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期间古文内容大约占语文课的四分之一,大学的文科也有不少课程是古典文学或古代汉语。还有,为辅助古文学习而增添的教师和教学设备,以及出版的报刊书籍等资料,其数量都大得惊人。如果把这些费用同把古文全部译出的费用比较一下,二者可能差不多。其实,有很多古文前人早已翻译出来了,并且有多种译本,这完全够在校学生和一般人需要的。而现在,一方面有大量译文,另一方面还出版各种工具书,还请教师讲授,这是何苦呢?人类的延续是无止境的,如果每代人学古文都要从

头开始的话,那么这种学习费用又如何算得清呢?

四、要救救下一代要为后代着想

在外事活动中运用同声传译的21世纪,在把地球人的语言向外星人发送的今天,我们中国学校里的学生们还在咬文嚼字,朗读“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还在争辩哪一种译文更好些,还在背诵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特别是在中小学里,几岁十几岁的娃娃还在念那些佶屈聱牙、碍眼碍耳的“之乎者也焉矣哉”。专家学者教授们,应该发一发慈悲,显显神通,尽快把那些古文全译出来,救救孩子,救救青年们吧!

还有,把古文献全部翻译出来,为了今天现实的需要,更为了子孙万代,这是千年大计,责无旁贷。如果现在不做,而留给后人,后代肯定会做这一工作的。他们不会像现在这样扳倒树捉老鸹——呆板笨拙,一字一句费力费神地去啃那些老古董。届时,后人会埋怨我们无知,抱怨今人耽误了他们。

五、要辩证地看待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物,不管翻译得怎样准确、通俗和有文采,它同原文还是有距离的。即使译文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都超过了原文也还是不行,因为过犹不及嘛!但是,只要绝大部分内容过得去就行了。因为这不是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在某些地方稍微有些折扣无关紧要,译文应该只求大体上的信、达、雅。

再者,有的人认为读译文不如读原文的感受深刻和真切。在文学欣赏中,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原文照常留着,可以同译文对照着读嘛!其实,对原文的感受,只能永远保存在心中,你要形诸于语言要诉诸文字,想让他人了解,想寻找知音,想引起共鸣,那就还得用现代汉语表示出来。

六、特殊语言不必翻译

对那些人们常用的成语,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以及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等,可不必翻译,只加注释就够了。

七、把古汉语仅作为研究之用

时下确实有很多人学习古文没有多大用处,甚至派不上任何用场。去了解历史吧,有今人编写的史书就够了;去研究古代文化吧,这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从译文中浏览一下就可以了;去欣赏艺术美吧,与其花费力气去啃那些艰涩难懂的文字,还不如从译文中去欣赏,或者从其他现代作品中去满足;去学习写作古诗文嘛,那是复旧,没人赞许的。所以有人发牢骚:“谁对古文有兴趣谁去学习好了!”为此,只能让那些有兴趣并且有志于古文研究的专门人才去接触古文,也就是把学习古文当作科研项目。这就是说,学习古文不能打人民战争,打不成人民战争,只能靠少数佼佼者去完成。国外是怎么对待古文献的,不得而知,但想来不会像我们这样全民动手大干蛮干吧!

八、古文全译已是大势所趋

在80年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中,文化领域曾经有过一场深刻的革命,那就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从那时起已经逐步革掉了古汉语的命,从此“我手写我口”,白话文渐渐占据了整个天下。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爆炸已经引起人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断革新,在语言文字战线上,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应用到语言翻译中来。然而在学习古文上,我们还是采取那一套极其落后的方法,不厌其烦地考证、订正、诠注、解释、翻译等,极其繁琐,耗费了大量无用功。俗话说“六十年一换甲子”,现在应该再来一次古文学习上的大革命,把那些旧的方式方法革掉,从现在起逐步地有计划地把所有古文献全

部翻译出来。

《知音》教案
篇五: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4.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读出什么呢?请注意看——“鸟语花香”(你和文学家有缘,因为你读出了声音和颜色。你将来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你不但读出了一幅群鸟齐鸣、百花吐艳的画面,还带领我们走进了花的海洋,闻到了花的芬芳。你将来肯定能成为文学家,你能通过想象,读出文字中的情节。)“高山流水”(这个孩子也有文学家的潜质,你能读出颜色和声音。你真棒,你读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图,静态的大山、动态的河流相映成趣。)不过,当邹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上课!)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生谈学习方法。师: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比如联系上下文,比如参看书下注释,比如借助工具书等等,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读来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读文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3遍,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读,师:他读得怎么样?评议字音准确和发音的清晰。再读一读,不但字音要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尤其要注意断句。

2.指名读,纠正断句错误的句子。

师:谁来评一评?出示难读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范读,生再读。)

终于找到知音了,用古文怎么说。

师:再把课文读一读,读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齐读,要求文从字顺。

三、理解课文

过渡: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一)整体感知:

1.生谈读懂的地方。(提醒学生不要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品质。)

2.师: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你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吗?出示“善鼓琴、善听、善哉”,指名生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出谁善鼓琴、谁善听)。“善哉”用现代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师: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

(二)细学课文: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又何以见得?

2.生找有关句子,师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哪个字表现出了巍峨?他看见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山?你哪个字表现了“高耸入云”?齐读。

师:是呀,一个“峨”字竟然表达出来了这么多的意象,古人讲话真是简约而不简单。

还有哪一句能说明子期善听?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江河的宽广(浩浩荡荡)(你抓住了“洋洋”二字来读出江河的宽广。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


关于知音的古文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ganwurensheng/7399/

    上一篇:战友聚会讲话

    下一篇:祝福同学友谊的句子

    热门推荐
    •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五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合集三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合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三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十年同学聚会感言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同学聚会感言经典句子范文(精选三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同学聚会感言经典句子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毕业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八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同学聚会感言范文汇总八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_五十年同学聚会主持词【5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十年同学聚会感言_五十年同学聚会主持词【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毕业同学聚会感言【汇编八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毕业同学聚会感言【汇编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同学聚会感言精选4篇

      感言(gǎnyán),指对某些事或人产生的想法,并表达出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同学聚会感言精选4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