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修炼

|谚语   |

【www.yin56.com--谚语】

实用内功修炼法
篇一:内功修炼

  所谓“内功”,就是使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以致使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事实。此套内功修炼法,简单易学,功效明显,最多十日即可产生一定的抗重击能力,增强拳掌的杀伤效果。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实用内功修炼法。

  实用内功修炼法一、蓄能纵深激荡

  1、吸气蓄能

  起式,两脚分立,间距略宽于双肩,脚趾自然抓地,立身中正;双掌垂于体侧,沉肩坠肘,腋部半虚,全身放松(图1)。

  随着双臂的内旋,双掌慢慢向上向前平举至将要伸直为止,双掌与胸部同高,掌心朝下(图2);两肘边外撑边使两掌向后回拉至胸前约半尺之距,双手五指斜相对(图3);两腿向下弯曲呈低位马步桩的同时,在两腕外旋的过程中,两掌落于肋前约半尺之距,十指弯曲用力,双手如抱球。此时务必收臀提肛,保持身体的平衡与重心的稳固(图4)。

  在整个动作中,身体各部要尽量放松,以保持呼吸畅通。即,随着双掌的下按与屈膝蹲身,嘴要闭合,舌顶上腭,以鼻缓慢的深吸气,使丹田乃至整个上下腹都如同充满气的轮胎。

  2、喷气撕拉

  两腕内旋,双手虎口相对,手心向下。然后,口紧闭,以鼻喷气三次。在每一次的喷气过程中,双手向外猛力撕拉。待第三次撕拉动作完成后,双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左手心斜向左下方,右手心斜向右下方(图5、6、7)。

  尔后恢复至起式状态稍停片刻,再做第二个蓄能纵深激荡练习,共做3~9个。

  要点:喷气时,要快速的将高能物质激荡至全身各部肌群,以便两手在向外撕拉的动作中,使臂部、胸部和背部等均能产生强烈的收缩作用,乃至形成极强的硬度和超强的击打之力。

  实用内功修炼法二、犀牛力拉千斤

  1、弓步摆臂

  下肢站呈左式大弓步,躯干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左掌心斜向左胯稍外侧,右掌心斜向右胯稍内侧(图8)。

  两臂边内旋边使两掌向前上方平举至两掌与肩同高,掌心朝下;然后使两臂带动两掌向后向下摆动至身侧,两掌心斜向后(图9、10)。

  两臂外旋,使掌心斜向前上方,十指斜向前下方。然后两臂内旋,继而向前上方弧形运动,两掌与肩同高(图11、12)。

  在此过程中,口要闭合,以鼻进行缓慢均匀的深吸气,直至气吸满为止。

  2、力拉千斤

  在两腕外旋之际,两手下落至身前约七八寸之距,两手如抱一球,十指呈蜷曲状态,并保持一定张力(图13);此时,身体要有适度的外撑内敛之力,肌群的内劲冲动大有欲罢不能之状。

  在两腕外旋的前提下,两手向外分开,手心向下;然后两腿前后用力蹬地,胸部微前挺,嘴紧闭,以鼻喷气,胸部与臂部肌群高度收缩,并以此所产生的巨能驱动两手向后猛力拉动。气以三次喷完,两手向后拉动三次,每拉一次,胸部乃至整个躯千要有向前撞动之势。最后一次拉动时,两手止于身后旁侧七八寸之距,手心斜向后下方(图14、15、16)。

  此动完成后,右脚适当后拉,向右后转体180度,左脚后退,使下肢调整为呈右式大弓步;然后再做一个右式弓步摆臂和力拉千斤的动作。如此共做三个循环的犀牛力拉千斤即可。

  实用内功修炼法三、霸王贯气撼山岳

  1、霸王贯气

  起式如(图17),两臂向身前合拢交叉,左臂在内,右臂在外,掌背向外;两臂带动两腕向前向上高举过头,左臂在前,右臂在后,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图18、19)。

  然后边外旋边向外分开至两臂保持完全张开的状态,两掌心斜向前下方,两掌与肩同高(图20、21);

  两腿下蹲呈低位马步桩的同时,两掌向下向内弧形运动至两腿上方约三四寸之距,掌心斜相对(图22,23);

  两腕先外旋,使掌心斜向上,再使两掌十指向后平旋,两手指端相距约三四寸,指端相对(图24、25)。

  在完成上述动作的过程中,嘴要闭合,以鼻慢慢吸气,使其蓄积各肌群的能量物质。

  2、推撞山岳

  随着两腿的直起,两手缓缓向上托起,待托至胸前位置时两腕内旋,使掌心向内,然后边外分边向上翻转,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十指斜向前上方。在蓄足全身劲力的前提下,嘴紧闭,以鼻喷气,两掌则以撼动山岳之势向前猛力推撞(图26、27、28)。

  此动完成后,将身体调整为起式状态,稍微放松后再做第二个贯气与推撞练习,此后再做七个即可。

  实用内功修炼法四、罡气通体震乾坤

  1、罡气通体

  所谓“罡气”,即道教所指的刚劲之气。其初始练法与霸王贯气的起式和展臂动作相同(参见图17-21);

  两臂向外展开后缓慢向前屈体弯腰,两臂则随之内合。待上体弯至与地面接近平行状态时,两掌落至两脚内侧稍前方,掌心向上,十指斜相对(图29、30)。

  随着上身的直起,两掌缓缓向上抬起,使其上行至胸前(图31、32)。在此过程中,以鼻吸气,意感自身毛发被宇宙浩气所荡漾,全体细胞被高能物质所激活。

  2、震动乾坤

  两腕边外旋边使两掌上举至头顶正前方,掌心向下,十指斜相对。与此同时,两脚跟逐渐离地抬起,然后疾速向下落地,大有震动乾坤之势。在以鼻喷气的前提下,周身劲力十足,两掌猛力下按至胸前,掌心向下(图33、34)。

  此后,身体恢复至起式状态,依上述方法共做九个练习即可。

  实用内功修炼法五、转身霹雳震裂

  1、转身缠腕

  下肢站呈左式弓步,两臂自然下垂,左掌心向右,右掌心向左(图35),整体放松,凝神静气。

  左臂向前向上举起,臂部微曲,左掌与头部的斜向距离约一尺,掌心斜向左后方(图36)。

  右掌边内旋边向前上方运行,掌心向下,五指向前(图37)。随着上身的右转,身体重心稍向右腿移动的同时,右腕外旋,右掌向右上方弧形运动至上身右侧,右臂屈曲,右掌心斜向左上方(图38、39)。在此过程中,以口鼻同时吸气。

  2、霹雳震裂

  上身左转,右腕向内向上旋动,掌心斜向左前方,五指斜向右上方;然后在上身左转之际,咽喉发出“嗨!”声,以声激发整体劲力,驱动右掌以霹雳闪电之势向前撞,右掌止于右肋旁开约半尺之距,掌心斜向前下方,五指斜向前上方(图40)。

  稍作休整后,重心前移,左腿定式为标准的弓步,右掌随之继续向前推进,右臂呈弧形状态,掌心斜向前下方(图41)。

  然后两掌复归至身体两侧,共做九个转身缠腕和霹雳震裂的动作。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篇二:内功修炼

  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下面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第一章 太极功法说明

  太极功法是融动与静于一体,开发人体神气之潜能的一种高层次的内功练法.

  先师讲,师爷健候公夜晚常坐在草编的蒲团上练静功以养神意气.还曾不厌其烦地提示我们要注重内气的培养,内气不足则不能催促姿势的运行,也达不到气势之“圆”,气势不圆满,精神就提不起来。初时我们不解其意,动作气势散漫,因而老师经常批评我等内里没有东西。

  1984年春,我们师兄弟邀请老师游香山公园,那天,老师特别高兴,和大家一起游逛,拍照留念。我想给想给老师拍几幅拳照,就请老师做个白鹤亮翅的姿势,老师故意不抬胳膊,笑着让我拍无身形的白鹤亮翅,我说,这只能拍出精神气势,看不出招式来。老师一拍掌说:“这就对了,抬胳膊的是白鹤亮翅,这不抬胳膊内里练的也是白鹤亮翅呀!”一句话使我恍然大悟,始知太极内功的神气意原本是不拘于形式的。由此我对太极功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不知疲倦的进行太极内功的探索和修炼。

  不要认为太极功法是盘拳以前进行的桩功练习法,那种一练拳必须先站桩的刻板做法与融会自然的行功境界相悖。为了不出偏差,学者应依书中提示的顺序学练。首先,明白并掌握了内功理法之后再盘拳,就不会索然无味的

  练空架子。经过一个时期的盘拳,能分清什么是招式,什么是内功以后,才能有的放矢的体现内功理法。待内功理法运用娴熟,用时便能自然出现时才是修炼太极功法的最佳时机,通过太极功法的修炼,滋养神意气,使之渐趋充足,进而求达阴阳自然平衡,圆融无碍的妙境。

  总之,太极功法要在招熟,懂劲之后才能真正明白如何去练。

  太极功法由练神,练气,连意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练神的程序,第二部分是练气的程序,第三部分是练意的程序。功法随分三部,但彼此之间却又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习太极功法日久后,能自发地体现和掌握行功时机,并从中领略奥妙的存在与其出现时所显现的灵通变化。
 

  第二章 太极功歌诀与修炼法

  第一节 练神功法

  术的内涵是神意气,就全面调动和发挥人体所蕴涵的功能而言,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其中神居首位,主宰着周身一切运动和变化的现象,其运动方式隐显交替,变化万端.其作用于形却不显露于迹象,运用于势而不拘泥与成规,灵动活泼,优游往来.正合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比喻。

  神的内在威势是在深识理法并运用自如而自然掌握了拳术中的招与术既要相互以来而又不能相互脱离的对立统一规律之后,就会明白招式有局限性,空架子则无益。而以下介绍的内功之术却不拘于任何形式,既可伴随着着招式合练,又可以在无形无相的神意气流动中默默挖掘,积蕴内在的能量和功效。

  (一) 练神歌诀

  心令形运身从心,体内舒松形自停。

  混沌初澄心定意,沉着转换神自提。

  宇气落顶头光释,心中寂然静生形。

  空漭之气腹自纳,勃然不动背光生。

  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

  (二) 修炼方法

  1 起始之际,全身内外俱寂,有不知身处何地之感,更无一处不适;此谓“无我无为”。

  2 一片寂静到极处,动念悄然而至,精神随之勃然提起。在神的统领下,于瞬间完成开胸,张肘,塞腰,鼓腕内之内气运行的全过程。

  3 内气悠然下行至会阴(狭义的会阴,即太级所指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部至肛门之间、在女性系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结构。)转而上生,促使两手处于腾虚状态并开始运行。形体的运行依赖心劲的促使和驱动,听命于十字中心(十字中心即人体的中心)的指令才会达到没有四肢感觉的自然运行。此即“心令形运身从心”此心非指供血脏器之心脏,乃内心之意,心意由衷(中)而发,发自十字胸部之十字中心。

  要点:在具备一定的行拳基础后才易于入静,进入状态;在熟练的掌握拳架之后修炼太极功才能体会神意气的细微变化。

  4 两手听命于心向上运行,当内气松散至内有微醺的感觉时,手的运行就茫然中止在通身舒泰之中。此为歌诀“体内舒松形自停”的着落处。集而进入寂静的混沌界即为“入静”,

  ,此处混沌的景象是指十字中心处像天地未开时一片谜漭;而后心中“一定”继而缓缓呈现出阴阳渐分,天地处开般的光景,心神自会从容镇静,心使意停呈静止状态,此为“混沌初澄心定意”的意境。

  5 由于意和形的动态停止而转入静态,神气相抱升腾而起形成自然悬顶,而后在头部周围形成一轮光环,宇宙之气自然进入光环顶端而形成阴阳二气的交融。同时以神气驱动两手内旋进入交换。此为“宇气落顶头光释”的意境体现。

  6 胸中十字寂然不动,阴静至极点时,自会化生出阳动之形,转入再度起始,运行,此既“阴阳互为其根的体现,并由此促使两手向前伸展。此为“心中寂然静生形”的着落处。

  7 两手听命于心向前运行,当体会到身体有松散的舒适感时,手的运行就茫然而止。继而心中自然“一静”,刹时精神团聚升起,两目炯炯有神遥望前方;片刻后有一似幻似真的气团迎面扑入怀中并自行入腹,透达两肾而使背后三关自然竖直。同时背部散发出犹如佛像之背光外放的感觉,形成胸腹与背部之间阴阳二气的交融,周身内气勃然不懈。此为“空漭之气腹自纳,勃然不动背光生”的着落处。

  8 随着意念的变换,两手外旋至手心向上,缓缓拢回肩前,这一过程含着神意气的起始,运行和终止三个环节。

  9两手拢到肩前终止,随即内翻进入变换。

  要点:变换在这里起着衔接前后姿势,贯通气势的枢纽作用。变换有两端,一端与下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意识在上一式的起点相接,行拳在下一式的终点沉潜下来,又在下一式的起点复萌。阴阳的相互交合和转换都包含和渗透在变换之中。变换之后内气催动再度运行。

  10 心中“一定”,精神提起而引起致悬顶,二目炯炯有神,神气在头部四周之气相融,遂现出神采奕奕的神态;在内气圆散下落的同时,意想两手变得很长,自头后方如同擦着天际侧旋至身前远方的地平线上。

  此为“二目炯炯乾坤转,时机奥妙现神通”的着落处。

  要点:练神之功重在神与意合,意与气合。运行时要以神为帅,心为令,气为旗,掌握好阴与阳的转换时机,神奇与奥妙会自然出现。

  练气与养生:当练神过程中自然出现不可思议的神奇现象时,切不可贪恋和深究,以免走入偏途。太极拳艺的神气与奥妙是前人遗留下来探索不尽的大课题。人体潜在的神奇功能的开发与运用会完善的与拳架融会贯通,资助神意气之不足,使人更加深刻的理解拳义,拳理。

  通过练神功法的研习,会使人进一步分辨平日盘拳之所惑。所得的内功积累是假是真,进而练功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比如明确了胸中十字即前人注重修炼的“中丹田”之所在,那么在盘架时就会有意识地做到所有的动作都从中心而发又收向中心,如此行功日久便会自然确定行拳须“运用在心”的主导地位。练习“头光环”的目的是自然引导真气上行入脑,以充养“上丹田”;练习“背光生”的目的是引真气下行入腹,以滋养“下丹田”(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明白了什么是不呼不吸,才会知道惟有二气的自然交融才能使真元之气充盈饱满;只有做到眼神的出入纯任自然方能保护和滋养双目。

  第二节 练气功法

  首先说明,这里所讲的气是人体内蕴藏的关乎盛衰,主乎生死的真元之气,与口鼻往来的呼吸无关.

  (一)练气歌诀

  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

  正气沉降意气起,手擎内气两旁升.

  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

  两手拢合丹入腹,浩然正气留正中.

  (二)修炼方法

  1 两手内翻至手心朝下,意想浩然正气透胸下沉,边松沉边向四外松散,内气在纵横松散的循环中层层散开.意与气相连,意不能松,气就不会散,气不散就不能通,内气通不出便无法与自然界之大气融合,交流,也就无法企及空灵无滞的境界.两臂随着浩然正气的下落而运行,不要有意的呼气,吸气,更不要憋气,而应毫不管呼吸.两手落至大腿肚旁入地,待进入化镜后,时时处处犹如没有自身般全体透空.此为“两臂落时身散空,无我无为入化境”的着落处。

  2 浩然正气沉入地下与地气交融后自然由足下生发,沿身两侧向上升腾,柔和地催促两手擎托内气翩然环举,身体有随之升腾的轻松惬意感。此为“手擎内气两旁升”的着落处。

  3 两手升至齐肩,胸中十字中心“一定”,似有点滴雾露降至掌心,心存一片虔诚去接纳它并与之相融。此刻在头顶前上方自然现出一淡橘黄色的气团,双手拢向头前欲抱气团,不待手至,气团便自行斜下入腹而贯通周身,呈现出浑圆的磅礴气势。此为“两手虔接乘天露,丹球出现顶凌空,两手拢合丹入腹”的意境体现。

  4 浩然正气从上丹田穿经中丹田,下丹田落至两脚大趾旁入地。与此同时,浩然正气缕缕不断地向身中返升,身体渐感充盈,舒适。要将内气贯通的充实感受意识地存留在体内和心中。此为“浩然正气留正中”的所在。

  练气与养生:文中所讲的正气,内气,前人称之为真气,元气。至今科学尚未证明这种蕴藏在人体内的内气之实质。

  在探索练气方法之奥秘时,不要片面的追求内气充足,亦不要用意识调控阴阳之气的增减,以免步入歧途。功中所练之气是自然平衡的,靠人的思维是捕捉不到的。日久功深后,人们才会领略到内气在内功理法的运用上所具有的超长的威力。

  在养生方面,以气润身可令周身血脉畅通无滞,从而促使血液循环正常,无微不至地滋养周身。

  第三节 练意功法

  意在行拳当中担当着“令行禁止”的重要角色。故而前人有“凡此皆是意”和“重意不重形”之说。而拳论中“有意却无意,无意却有意”的精辟见解,又辨证的阐明了行拳用意不可偏重的要领。

  准确恰当地把握用意的规矩和尺度来盘拳和行功,就能打破和超越以形体动作为主的常规之篱笆而拓展出一片优游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功胜境来。

  行练意之功的要点在于以意引领内气来催动姿势,但又不可用意而令人神情发呆,动作发痴。意气应在恬淡无求中徐徐运行,心境自然趋于平和,安然。

  意的策源地在于内心,发自胸部的十字中心处(既中丹田)。行练意之功,是有意识地将意与形分为一阴一阳,而又使之相合于一环之中进行交替更迭的转换与衔接。在如此简单的动作中,便于体会意领着形走(既“意在先”)的动作顺序,运行方法以及由此而衍生的

  意趣和韵味。而一旦意与形的先后顺序倒置(既形动在先)时,意的作用和功效立即由显转晦,学者应引以为戒。

  ( 一)练意歌诀

  身空背融内气生,双手意沿山字行。

  山字两边领手出,中间一竖合身中。

  循环不止阴阳转,开合相寓意分明。

  (二)修练方法

  1 当行练气功法至终止时,双手按落在跨旁,随即心中“一定”心中,身中无一物挂累,浑然不觉,背部融融气感油然而生,并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贴向背后,其状似庙中供奉的佛像背部光环拢照全身,并由此孕育出阴阳转换的契机。继而内气升腾,促使两手由胯前棚向两肩前。此为“身空背融内气生”的着落处。

  2 以意领肩前之气向两肩之中心汇集,透达背后再转向两侧分流,再环绕于两肩前合为一处.意气的流动犹如沿横置的山字潜转回旋,唯山字横在背后呈圆弧形状.两手依着一起的走向,先内旋合向胸前,在沿肩向前环绕至肩前.此为“双手意沿山字行”的着落处。

  3 当双手旋至肩前之际,意又领内气集向两肩中心并由此透达背后,转沿双肩两侧向前旋转;两手跟随意气的流动而外旋合至胸前。此为“山字两边领手出,中间一竖合身中”的体现。

  要点:意气领先,引领两手围绕身体圆转运行,如同反复描摹一个山字,要切实体现意气在肩前汇合之际,既是双手在胸前即将向两侧分开之时;而双手在肩前欲合时,既是意气在背后欲分之际。由此而小见大,解悟“阴阳互为其根”之奥妙。此为“循环不止阴阳转,开合相寓意分明”之所在。

  4 以意领两手内旋,随浩然正气下降而落于两胯旁。

  心中“一定”,以意领胯前内气向两胯中心汇集并透达胯后,复沿胯两侧环绕至胯前合为一处,意气的流动犹如沿着横置的山字回旋运行;两手依着意气的走向沿胯两侧向后,向外环绕。

  5 意领内气向两胯中心汇集并透达胯后,再沿胯两侧向前环绕;两手又随着意气的走向拢向两胯前。

  6 浩然正气上升,以意领两手外旋,内气促使双手棚向腹前。

  7 心中“一定”以“意”领腰前的内气向腰部中心汇集,再透向腰后,转而分沿腰两侧环绕至腰前,意气的流动犹如沿山字回旋运行;两手内旋,依着一起的走向,由腹前向腰两侧环绕。

  8 意领内气集向腰部中心,再透达腰后。两手依意气的走向拢于腰前。

  收功

  1 内气下沉,意想钟锤落至两小腿间,两手内旋,落于两胯前方。

  2 意想两手下伸,将悬垂在两小腿间的钟垂捞起,托至胸中十字中心处,内气随之升腾,促使两手外旋向胯前拢合,掌心向上。颈锥后侧犹如降下的百叶窗般逐层垂落,此意贴背下行至两踝中间,意想身中垂直钱存留在身中与两腿间;两手随之外旋落向两胯旁。收功之后,周身有启示圆满,舒适惬意之感。

  练意与养生:通过研习练意之功,就会明白太极拳艺的融通并非靠大脑强记,而要以“心知”来求打内功的自如运行。故练拳十分讲究“运用于心”和“发于中”。

  心静往往求之而不得,若掌握了胸中十字的运用方法,就容易做到心静,心静之后才能真正领会心平气和的意境,进而求达阴阳平衡。

  在养生方面,一起优游自在地依圆旋绕,可引周身进入恬淡虚无之意境。意之运用在心,其收益亦在心。心性可于淡泊宁静的行动中得以静养。并且在收功后的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全身还会持续不断地右内而外地透发阵阵快意,令人身心舒畅,遂收怡神养性之效。

  行功释疑:太极心法内涵深邃,意韵深长。行功时的真情实境难以用笔墨形容。尤其至功深之后,其境界更难以演示和描述。但此功即不神秘玄虚,也并非高不可攀。只要循着静思凝神,纯任自然,徐徐运行,意在形先的途径探索,揣磨,不断积累,日益深入,就会品位到蕴藏于功法的奥妙与功效。

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四大方法
篇三:内功修炼

  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武术便有内功心法,那么修炼太极拳的内功心法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四大方法。欢迎阅读!

  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四大方法

  想要达到太极拳的上层境界,就要掌握太极拳的内功心法,初学太极拳要在慢练中,熟记太极内功心法。

  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方法一、太极拳的心法“心”

  一般人认为,太极拳是道家拳术,只反映道家思想,事实上,太极拳却涵盖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相应地,太极拳心法原理来源于儒释道三家心法。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讲,世界上任何门派学问的心法原理与儒释道心法原理一般无二,儒释道三家心法自身也是大同小异。

  很多人认为,人的大脑就像计算机,所有的智慧都存储在大脑力,大脑可以存储、运算和处理信息。

  实际上,大脑只是数据信息储存库,心却像驱动和运算软件,数据如何计算和加工都要听从软件指令的指挥,即大脑听从心的指挥,随时等待心的指令。

  如果人在不往心里去或者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心没有指挥大脑,大脑自然也没有听从心的指挥,相应听闻的信息没有储存到大脑里。

  相反,如果人在专心致志的情况下,心就能发出指令来指挥大脑,大脑就会储存和加工所见所闻的信息,会做出判断、处理或决策等思考程序,且记忆深刻。

  这里所说的心指的是心脏里面的神经中枢,心脏只是心的存放地方,人往往会错误的认为心脏就是心。

  “心”主宰着生命的存在,心脏失去了生理功能也就意味着“心”失去了唯一住所,也就等于身体已经死亡。

  “心”又是位于神庭穴处的大脑司令部(可称为脑司令)唯一的看门人和信息通报人,“心”一旦萌动或显现,脑司令也就快要启动其神奇的功能了。

  神庭穴是脑司令唯一的住所,这里的脑司令就是佛家文化所说的“心”(即佛性),道家文化所说的“道”,儒家文化所说的“理”(即自性),代表了不生不灭的永恒存在,这个脑司令包含着宇宙一切的真相和秘密。

  所谓明心见性是指真正明白了心中的“心”,佛性、道和自性自然会显现,相应地道功和佛功所提到的神奇功能就会出现,太极拳所说的神明阶段就是指这个程度。

  佛家说的明心见性、道家讲的吐纳练丹、儒家做的打坐明理,太极拳上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都简要地说明了这样一个共同的修炼程度,即明白宇宙一切的真相和秘密!

  任何门派的拳术与功法,其心法的核心完全一样,即都是修炼心中的“心”,因此,正确认识心法“心”对于练习太极拳至关重要。

  太极拳讲究以意行拳,其最高境界的行拳是在有意无意之间,也是脑司令展示特异能力的外在表现,因此,心脏中藏有的“心”既是主管大脑信息储存库的把门官和指令官,又是通往神明阶段的唯一关口。

  人在出生的时候,“心”不再是原来纯净的“心”,也就是说“心”外围包围了厚厚的污染层,这个污染层就是儒家讲的私心杂念,佛家说的贪嗔痴慢,道家讲的六根不净。

  通过练习内家拳或者气功或者佛道两家的内功,可以去除心外面的污染层,“心”就会恢复原来的纯净。“心”去除污染层后,将信息通报给脑司令,“心”随之显现出各种奇妙的作用,可以自由出入宇宙间,显现出各种奇特景象。

  所谓的修武成真也就是将太极拳练到这种地步,正如明代文武双全的一代儒学宗师王阳明临终时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憾”。

  任何门派的心法“心”均是如此,太极拳也不例外,之所以分为许多门派,其差异处在于净化“心”外围污染层、还原“心”纯净的修炼途径。

  儒释道三家是因为修炼途径不同而不同,其最终目标和研究内容基本一致,当然就儒释道三家文化自身而言,因为具体修炼环节上的不同又分为众多层次和级别的小门派。

  太极拳也是如此,因为拳架不同或身法要领不同而衍生出众多门派,但心法“心”一般无二。

  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方法二、太极内功修炼步骤

  西周之前,中国本土文化原本只有远古黄帝一脉,儒道不分家,后来在老子、孔子二位圣人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下,有了初步的分支,随后又各自发展出众多分支门派。

  道家注重养生和精神上的修炼,有助于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情趣;儒家则是注重生活工作上的修为,为社会的有序运转提供了规范准则。

  儒家修炼内功的步骤已在经典著作《大学》里说的很清楚,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最后得到的是元神的自由出入,即明心见性。

  书中又进一步阐述具体的练习方法,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道家文化十分丰富,门派繁多,最为突出的是武术技击和吐纳练丹,为儒释两家借鉴较多。大体修炼步骤无外乎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和还虚合道等环节。

实用内功修炼法

  佛家相对较为复杂,门派也较多,在心法上的研究也最为深入,为儒道两家借鉴较多,但大体都是通过念经入静,读经明理,打坐入定,引导加持等步骤一步步地明心见性,基本都是渐修等循序渐进过程。

  当然,禅宗也有顿悟一门,其本质仍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即厚积薄发的外在表现;密宗也有画符念咒、灌顶加持的法门,其归根到底也是在成功先贤的帮助下,修为成果上的突飞猛进。

  太极拳综合了三家内功的修炼步骤,练习时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境界下的专心致志,需在明白上述心法“心”和内功修炼步骤的基础上,采用放松和入静较为独特的练习方式。

  通过放松和入静练习,由“心”把关,只摄入与太极拳有关的信息,对于身外的任何干扰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让大脑储存无关信息。

  太极拳的放松和入静练习自身有着不同的层次和步骤,先由肌肉的放松和入静,进入关节的放松和入静,继而进入内气的放松和入静,再次进入内劲的放松和入静,最后进入意念的放松和入静。

  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方法三、太极心法在练习中的应用

  正确理解太极拳心法“心”和太极内功修炼步骤,即做到太极心法的“心知”已经是应用太极心法的良好开端,人的智慧可以在潜意识里将太极心法应用到太极拳的练习中来。

  进一步说,潜移默化中练习太极心法,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将放松和入静的练习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来,即使不走太极动作,潜意识里消化太极旧疑惑,提出太极新问题,理解太极专用术语。

  这种生活工作中对太极拳不着人相、不着我相、不着拳相的琢磨研究体现了浓浓的佛家思想。

  在高级阶段的练习中始终采用勿忘勿助的意念,也是道家功法的体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儒家修为在太极拳练习中既可以不执着也可以不懈怠,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刻地融入到了太极拳的练习中,也同样成就了太极心法的实践应用。

  通过放松和入静的练习,练习者会进入“空”的状态,“空”存在三个境界层次,即身空、心空和太极空。

  身空是指将太极拳练到了身体没有重量的境界,体内内气和内劲的自身变化可产生一种“场”,这种尚未研究清楚的“场”可在一定程度上折消重力场。心空是指练到了在有意无意之间的状态中练习太极拳,可以以意行拳,行拳过程中基本看不到外形动作。

  太极空是指将阴阳和合到了无极状态,不再有阴阳之分,随处随时可发太极劲,继而进入“道”的境界,即修武成真。

  太极空的境界层次等于是将生命回归到了宇宙最原始的状态,将人身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合二为一,这时能真正感到“人人与我同体、万物与我同根”的真切感受,这个境界层次已经很难用修身养性和强身健体这些词语来描述太极拳的奥妙了。

  若遇明师,正确掌握太极拳的放松和入静方法不是很难,然后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随心所欲地练习太极拳。

  在清代,陈氏小架太极拳代表人物陈清平有七大名徒,其中,牛发虎是卖豆腐出身,穷苦人家没专门时间练拳,只能将太极拳心法和动作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

  砍柴、烧火、舀水、推磨、称豆腐、切豆腐、挑担走路和端碗吃饭等细微生活动作中都能见到太极拳的影子,在不经意中练习太极拳,后来练到了宗师境界。牛发虎这种不着相的心意行拳方法,就是高境界的心法。

  太极拳讲究性命双修,实际上是身心双修,练好内心,自然也能练好身体,所以,练习太极拳应注重太极心法方面的练习,以达到强健身体、净化内心的的目的。

  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方法四、太极心法的践履感悟

  文化是练习太极拳必不可少的基础,文化可以使人正确理解和掌握太极心法,因此,太极拳和文化总是相辅相成,反之,没有一定的练习程度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太极心法。

实用内功修炼法  太极心功练成后,记忆力、理解力和领悟力都能大大提高,即太极拳可以返哺人的文化智慧。

  由上观之,正确理解和掌握太极心法,一是靠明师的讲解和指点,二是靠自身的文化素质。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下,现代都市人群之所以出现太多的英年早逝,太多的职业病,太多的怪病,除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外在因素外。

  更重要的是在缺乏休息又没时间反省内心的情况下,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已经认识不清,活着的目标锁定在了挣钱上,好像活着是为了挣钱,挣钱不是为了活着,是什么原因呢?这一切应该归结于人们的内心!

  在严重缺失传统文化教育,且明师又特别稀缺的情况下,人们难以掌握和理解儒释道三家心法,练成其内功更是天方夜谭。

  但掌握太极心法,通过练习太极拳来达到神明阶段,即练至明心见性、清净明理的境地,解决人生迷茫、心中烦恼,对于患有许多现代病的都市人群来说,无疑是最佳之法!

 

看了“太极内功心法修炼的四大方法”文章的人还看了:

五行内功修炼法
篇四:内功修炼

五行内功修炼法

一式:混沌乾坤

起自然站立式或盘坐式,手掌自然松开、眼垂帘、舌抵上腭(达鹊桥),大脑松静怡然,全身肌肉、皮肤、心脏、骨骼、经络完全放松。

先呼出体内三口浊气,吸气,意想天地宇宙万物之气(一种高能量精微物质)随着自己的吸气变成万道金光射人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并意想丹田处有一金色火球,随着吸气,宇宙天地之精气化成万道金光被吸入“丹田”。呼气,丹田内金色火球发出的万丈光芒,随着呼气,射向宇宙太空,四面八方,地球深处,自己感觉飘在白云之中。 金光,能使意念专一宁静而幽美,陶冶我们的性情。“万丈金光”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就能把全身的“毛细血孔”打开与整个宇宙交换“物质能量”。火球,能使体内很快产生“热能真气”。

注:需面南背北,因为南北方向是地磁场的走向,可以帮助吸收大自然中更多的能量,帮助入静和增强“气感”的作用。也就是把人体内的生物电磁波磁化,导致体内带电性能增强。“高能量物质”在人体意念的作用下,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也可以使虚子(构成最基本的物质)沿一定路线(经络)运行于全身上下,内达五脏六腑,外迭四肢百骸。顺应自然生化之性,养吾浩然之正气。一任万事万物的发展不伤其情,损其志、毁其身、灭其本性,让心律的安静,思想意念或肌肉形体的放松,能调和人体气血,使意导气更加顺畅。

此功要求:行、站、坐、卧都可略微意守“丹田”,喜从心底生,就是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能损其喜乐而伤自身。荣辱名利全抛在脑后,一切顺应自然。大脑处于舒适、怡乐、宁静的状态。用心去认真感悟和体会气感,也就是注意捕捉“气机”,意念把全身毛孔完全打开,随着呼吸而开闭。这样有利于接收大自然和宇宙中的各种信息能量。对激发人体特异功能等有着显著的效果。并能增强人体内气的聚集,达到强身治病的效果。

二式:乾坤交泰

起自然站立式或盘坐,意守丹田几分钟,最好接前部功练习为妙。用意念导引丹田内气,起于脚底“涌泉”(站式)或“会阴”(坐式)行中脉上行经过“膻中穴”直达头顶“百会穴”,同时配合吸气。吸气结束又呼气,呼气同时并意念内气经“百会穴”射向宇宙太空,射的越远越好。呼毕又吸气,同时意念五彩缤纷的宇宙太空能量随着吸气呈柱状经中脉吸入下“丹田”。吸毕又呼气,同时意念高能量物质和着内气沿双足内侧(足太阴脾经)下行经脚底的“涌泉穴”射向大地深处。接着又吸气,并意念地之“灵气”沿着双足外侧上行至“中丹田”处(膻中穴)再次上行至头顶“百会”射向宇宙太空并配合呼气。如此循环,反复练习至不想练为止,再行下部功。

三式:坎寓既济(心肾相交)

离中真汞(火),坎中真铅(水),坤中真意,三者合而修之何愁丹不就。

心为离火,肾为坎水,再面南背北,因南火北水,又顺应地磁场的走向,所以易于入静和吸收天地精微物质。面南背北,使心接南火,肾接北水。动意念使“内气”起于“会阴”,沿“中脉”上行于头顶“百会”,并同时吸气。吸气毕,接着呼气;把内力沿“中脉”压入下“丹田”,称火降坎田。接着又吸气,起于“会阴”又沿“中脉”上行至头顶“百会”,往复练习。

注:“会阴穴”好像一座未被开发的雪山,一条冬眠的眼镜蛇。只要用意念、内气去搅动它,便会像一支离弦之箭,顺着智慧之脉(中脉)射发。龟能越千年,是因为经常摇动小尾巴后,使“会阴穴”气机活跃有着直接关系。

四式:震动巽风

1、双手由身前缓缓上升(如捧气状)至“膻中穴”处,同时意念丹田内气也随手行至“膻中穴”,并配合吸气。至此,稍作停顿意守后,双手向前缓缓推出(需意、气、力合一)并配合呼气,动意念“内力”沿双臂内侧注入双手“劳宫穴”(在食指、中指和拇指之间的正中处)同时意念丹田内气如火一样射向远方,射的越远越好。

最好是选择一两棵树,意想己之十指如十条火龙,松节有制地喷出猛火,把树熔化为白色。再吸气,意想“白气”变成一条白虹被“劳宫穴”吸收,双手同时缓缓回收并内翻至“中丹田”处。“白虹”也合着内气吸入中丹田。同时顺着体前与“内气”同行至下“丹田”处。双手内翻上行至“中丹田”“膻中穴”处,同时意念“内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穴”……

如此重复至双臂酸软无力时方休。如要练到凭空布气击人,需勤修此部功法。

2、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内气基本充实,即可习练此法。也可行完上部功后,接行此法。

起自然站立式,先行“小周天”功法一遍,即略意守把真气集聚到“下丹田”处。 注:行此功时需“达鹊桥”,就是用舌头尖轻轻接触上腭处。这样才能接通任督两脉,使“真气”能正常运行。

练完此法后,把体内“真气”聚入“下丹田”处,双手握拳轮流击打。左手扬起时,用口或鼻轻轻吸气,右手接着击打,用鼻喷气。当右手扬起时又用口改鼻轻轻吸气,左手接着击打,同时用鼻喷气。如此反复击打,整个腹部和两肋部,用拳背击打“肾部”和“背部”。

久而久之,即可承受迅猛的拳脚、棍棒等硬物击打,腹碎大石、汽车亦无大碍。实用内功修炼法

五式:艮虚兑泽

艮山释为身,身自虚,形自渺。兑泽释为“津液”,津液入田,五脏自固,七魄自宁,心中之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乾坤自旋,五行相生,循循修之,艮身解脱。 起自然站立式,双手略向上抬至与“膻中穴”对平,掌心相对,距离为二十厘米许。先左转18次,再右转18次。转的同时,要充分“领悟”和“感知”“周围”的存在,久之,自觉双手“劳宫穴”如磁铁一样相吸。

注:需舌抵上腭(称达鹊桥)待口内产生津液时,用舌卷和着空气和成气团后一起吞入“下丹田”(如吞硬物一样),即称津水入田。上述功法若配合“艮虚兑泽”之法则更妙。

上法结束后,双手掌心向上,平直微曲的缓缓向体两侧上举至头顶,旋而向体前下落,呈一圆圈状;同时意念周围的大气似一潭清水,被自己用双手搅动后向自己体内一圈圈的卷来。而后双手下垂,微微曲张后,缓缓回收如捧气状把大地之“灵气”呈圆圈形收入“下丹田”。两手上举把天之“真气”收归“下丹田”。如此反复习练,可作收功之用。

(原理,一池平静之水被搅动后,有无穷的向心力和聚集力向中心压来,“”亦同理。)

收功法

双手相搓至热,由后脑勺开始向脑前拍打,用手指梳发再干浴面。同时意想“松,松、松……”,大脑中枢神经和全身上下亿万个细胞,五脏六腑,都松,松、松……如面部有皱纹,可用双手相搓后的热量干浴面,同时意想“开,开,开……”,可使皱纹消失,雀斑渐消,防止皮肤老化而富有弹性(古称驻颜术)。面部为出现各种特异功能的“区域”,干浴面时,注意按摩面部的各个“穴位”,诸如“耳门”“太阳”、“睛明”、“人中”、“印堂”等等,再拉几下耳朵后用手梳头。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所以对面部相应地按摩刺激,对肾脏、肝、脾等五脏六腑有很大的相应疗效。耳能总领全身相应部位,所以才会如同一个倒悬的婴儿。耳根为头,顺次为身、为足,是特异功能的区组。

左右手相错位,右手拍打左肩,左手拍打右肩,往下拍打至手指、胸、腹、大腿、足止;又从背部开始,拍打至腰、臀、大腿、足止。一边拍打,一边意念松,松、松……全身亿万个细胞互不压迫,肌肉松、皮肤松、经络松、骨骼松、脏腑松;我在气中,气在我中。飘渺虚幻,气为我用。再揉搓“下丹田”,以“气海穴”为圆心,先顺时针方向揉搓,由小圈转至大圈;再逆时针方向揉搓,由大圈转至小圈圆心“气海”。如此揉搓数遍。

注:揉搓时如绵里藏珠,练习拍打时需坚如板石。头部“前后,左右”的摆动,再“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由左向右转,再由右向左转。转动次数可任意为之。 双脚开立稍宽于肩,由外向内,双脚同时旋转膝部,再由内向外旋转,次数任意。 五部功法为五行,就像在五行中烹炼意志情操一样,可随时随地调整体内阴阳矛盾之邪气,保持秋高气爽,亘古长存,天人一体,灵接碧天,欲上九霄的天人感应状态而修习各部功法。

头部“前后左右”的摆动,再“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由左向右转。转动次数可任意为之。

双脚并立稍宽于肩,由外向内,双脚同时旋转膝部,再由内向外旋转,次数任意。 五行功功法应循序渐进,风雨无阻,方能有效,不能一暴十寒,练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功是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五行中,人体无时无刻都在向外发射着生物波,致使神不内守,魂散外游,因灵魂是生物波状物质组成的。通过五部功法的习练,从而能锁心猿,拴意马,心如猕猴跳,唯炼可制,致使神不内荡,魂不外游。长时间的调身、调心、调息,乐观处世,喜于助人的处世姿态,静以修心,敛以养德的认识和调整,最终发展为恬淡虚无,飘渺虚幻的高级精神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yanyu/52544/

    上一篇:农谚谚语

    下一篇:谚语大全,小学二年级

    热门推荐
    • 思考的英文谚语(合集7篇)

      谚语:语言形式谚语:200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谚语:2008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谚语:2007年崇文书局出版的图书谚语:2008年新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谚语:2007年吉林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谚语:2008年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考的英文谚语(合集7篇),仅供参考

    • 诚实守信的谚语(锦集8篇)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诚实守信的谚语(锦集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民间传统天气谚语范文汇总四篇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传统天气谚语范文汇总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6月英语四级作文谚语【九篇】

      谚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yànyǔ,谚语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6月英语四级作文谚语【九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气象谚语(锦集6篇)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气象谚语(锦集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4节气之立夏谚语(通用4篇)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4节气之立夏谚语(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4节气之立夏谚语范文四篇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4节气之立夏谚语范文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24节气之立夏谚语精选五篇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4节气之立夏谚语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