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乡愁》教学实录

|学习资料   |

【www.yin56.com--学习资料】

  一、导入环节

  在导入时,我设问题,采用说话训练的形式导入,而且说话的内容与课文进行对比,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抒发的感情与运用的表现手法。过程如下:

  师:假设有一天你要离开家乡、亲人、甚至祖国到异地去学习、工作,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用语言表述出来。

  生:会想家。

  师:怎么想?你能试着用语言表述出来吗?

  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讨论起来,然后陆续地举起手来。

  生1:会在夜里望着星星,想着家人。

  生2:会在独自闲逛时感到孤独无依,那就是想家。

  生3:会在遇到困难时想到爸爸、妈妈,要有他们就没事了。

  学生们都笑了。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都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的,那么,今天我们来和诗人余光中比较一下,看一看诗人的思乡之情的抒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感知环节

  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明确相应学法,这样才能为下面的问题的解决作好铺垫。过程如下:

  师:猜一下题目“乡愁”的意思?

  生:(齐声说)思念家乡的愁绪。

  师:猜得非常准。诗人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但祖籍却在大陆,也出生在大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家乡去了台湾,在台湾,诗人也时刻思念家乡。下面自己读《乡愁》。了解一下诗的大意。

  生1:课文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之情。

  生2:课文表现了作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生3:课文还有爱国之情。

  师:几名同学的观点放在一起就非常准确了。那么怎么分析这首诗歌呢?想一想我们以前分析诗歌用到了什么方法?

  生:(齐声说)一个基础,四个步骤。

  师:谁给解释一下“一个基础,四个步骤”的含义?

  生:以朗读为基础,了解大意,体会意境,体会手法,体味语言。

  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以此方法来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三、赏析环节

  这一环节即用“朗读为基础,了解大意,体会意境,体会手法,体味语言”的四个步骤来赏析诗歌。在分梯度进行朗读。具体过程分四部分:

  第一步 朗读诗歌,明确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师:大声朗读课文,要求不高,只要读准字音和停顿,读两遍。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

  师:强调一下,课文抒发了什么感情?

  生:抒发了思念家乡,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之情。

  第二步 以新的要求读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师: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明确了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再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了新的要求,要求读出感情。

  (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再读课文,师生作点评。)

  师:诗共分四节,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写了什么时期的乡愁?

  生:(齐声说)小时候。

  师:“小时候”诗人的“乡愁”是什么?

  生:一枚小小的邮票。

  师:“这头”指什么?“那头”指什么?

  生:“这头”指异地,“那头”指故乡。

  师:“异地”能否再说得具体点?

  生:“异地”指的是诗人小时候到外读书的地方。

  师:那么诗人为什么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邮票呢?”

  (学生热烈地讨论)

  生:因为诗人想家,经常往家中寄信,所以说“乡愁”是“邮票”。

  师:理解得不错,在异地求学的诗人孤独、想家,想念自己的母亲,和母亲经常书信来往,所以才把“乡愁”比喻为“邮票”。这是“小时候”的“乡愁”。下面我们看看长大后,为生活驱遣的作者奔走他乡,此时的乡愁寄情什么?

  生:(齐说)一张窄窄的船票。

  师:为什么寄情于一张窄窄的船票?

  生1:思念新娘。

  师:最好说成是新婚妻子。

  生2: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还增加了对新婚妻子的思念之情。

  师:对,说得对。作者的乡愁只能靠来往于异地与家乡的船只来排遣,所以作者说“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

  有寄托和排遣。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是什么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

  生:一方矮矮的坟墓。

  生:(抢着说)死。

  师:两种说法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一个说的是外在形式,另一个说的是实质内容。那么“后来”诗人的乡愁之情更加重了,悲剧气氛更强了,所以这一段在读的时候声音要舒缓、低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

  两名学生读第三节,教师点评。

  师:听老师读第三节,然后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老师读第三节,学生闭上眼睛体味诗的意境。)

  生1:我想到的是一位老人站在母亲的坟前。

  生2:我想到的是一位老人立于母亲的坟前,坟的周围是枯黄的草和秋天的黄叶,不时一阵阵风吹过,吹动老人的头发,老人两只手下垂,神情肃穆,一动不动地站立着。

  师:诗人的诗写的真是不错,而同学们更是想象丰富,都能体会到诗的意境。那么我们看最后一节,看看现在作者的“乡愁”是什么?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生1:现在“乡愁”是一方浅浅的“海峡”,作者由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变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生2:感情有了升华,由思念家乡变为爱国,盼望祖国统一之情。

  师:的确,到此,作者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第三步 以更高的要求读诗歌,归纳诗歌的表现手法

  师:经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对诗应该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尤其是诗中感情的变化,那么带着新的理解和感悟,我们再读两遍诗,注意把诗中的感情变化读出来。然后讨论归纳课文的表现手法。

  (学生出声朗读诗歌,教师点评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的表现手法。)

  生1:我发现诗采用的是时间顺序,有明显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生2:抒情也是层层推进的,最后一节,抒情达到了高潮,抒发爱国之情。

  生3:我认为,应归纳以时间变化,层层推进感情。

  师:可不可以?

  生:(齐声说)可以。

  师:还有其它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生:我认为每一节都采用了比喻,这应该算一种手法,每一节都把乡愁比作具体的事物。

  师:说得对极了,那么我们归纳,这首诗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那么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生(讨论):使抽象的乡愁显得更加具体、可感。

  第四步 再读诗歌,体会语言的特点。

  教师放录音,学生模仿录音读诗歌,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停顿、读出感情,并注意每一节、第一句的变化。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师:体会一下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生1:语言形象、含蓄、精练,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形象、精练地写出了小时候诗人对家乡、母亲的思念。

  生2:象这样的句子还有如“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和“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三句。

  生3:语言节奏感强,如“小小的邮票”中的“小小的”和下面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词读起来上口。

  师:说得都不错,诗的语言特点我们归纳为形象、含蓄、精练、节奏感强。那么再读诗的时候,就不仅注意每一节、每一句的变化,更要注意每一个字的读法,我们读一遍,试一试。

  学生练习读诗

  四、小结环节

  为了更好的明确本节课的知识,所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并布置好写诗的任务。

  齐读诗歌,找学生归纳总结

  生:采用“一个基础,四个步骤”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诗歌抒发了思念家乡和盼望祖国早日统一之情;二是诗的意境的体会;三是诗的比喻手法的运用;四是体会语言的特点。

  师:诗歌展开就是几个比喻句,简单不简单?

  生:(齐说)简单。

  师:写几个比喻句,你会不会?把比喻句写成诗的形式,你会不会?

  生:会。

  师:那好,今天回去之后我们每人都去写一首小诗,然后有时

  间开一个“诗友会”,互相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行不行?

  生:行。

  自我解读

  一、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我在讲《乡愁》时一直以此为依据,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讲《乡愁》时,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能动起来,都能够诵读,都能够说点什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针对诗歌理解难这一问题,我注意化难为易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化难为易。我采用说话训练的形式导入新课并设置了这一内容,“想像一下以后当你离开家乡后的内心感觉,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之所以这样设置是想在最初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与课文中表现乡愁的方法作比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来促进自身的写作或说话。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和学法,化难为易。我觉得有时明确教学目标,确实是形式,但这篇课文却很有必要明确教学目标。因为诗歌内容较多较杂,明确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就有了侧重点,而且明确目标后我又追问了这么一句话,“要达到这个目标,要运用什么方法?”学生自然地回答用阅读诗歌的方法。因为,在讲这单元之前,我和学生学习了关于新诗的相关知识,并简单归纳了相应的学法,也就是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有了方法,有了思路,学生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再次,通过朗读化难为易。朗读是学习新诗的基础,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以齐读、散读、指名朗读多种形式读诗,一首诗都读六、七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对知识理解起来就更轻松。这一问题以下还要提到,所以在这简单说一下。

  最后,在一些细节上注意化难为易。在问题的设置上我注意化难为易。让学生体会意境时,我这样问,“学完了这一节,在你头脑中会浮现什么画面?”这样学生回答起来比较轻松。在布置作业上我也注意化难为易。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写小诗,而是问“诗歌展开就是几个比喻句简单不简单?写几个比喻句你会不会?”学生能很轻松的回答,紧接着我又追问,“把比喻句写成诗的形式你会不会?”,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诗的写作学生就容易接受得多了。

  三、针对诗歌内容杂又多的特点,我注意一线贯之,体现朗读的基础作用。

  诗歌的内容比较庞杂、繁琐,怎样处理这一问题,我觉得用朗读最好。因为朗读是分析新诗的基础,朗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诗歌之前,我要求诵读诗歌,赏析诗歌之时也是边读边解决问题的,用朗读一线把要解决的问题穿起来,整体感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诵读训练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一节课是分梯度进行的。在赏析之前,我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重音和停顿;在把握诗歌抒发的感情后,我对学生朗读多加了感情上的要求;赏析完诗歌之后,再读时,我要求学生注意每一节,每一句的变化,进而朗读;在体会了语言特点后,我仅强调了每一个字的变化,到此,朗读才达到最完满的状态。这样分梯度地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使繁琐内容一体化。

  四、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思想活跃,有一定的分析领悟能力,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能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在这节课上注重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教给。能力的培养侧重于诵读、领悟、自学能力的培养。诵读能力就不用再提了。领悟能力培养体现在学生对诗歌意境的体会上,我设置不同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意境。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作用只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和关键。相反,对学生学法培养也很值得一提。常见的自学讨论法、朗读法,还有自己归纳的用来解决问题的阅读新诗的方法。我觉得有了这些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就能够自己赏析新诗,这就是我教学中所要达到的又一个重要的目的,即教给学生学法。

  以上是我讲《乡愁》的一点想法。总的来说学生在上课中表现得比我预想的要好,积极性较高,能正确地理解和赏析课文的内容。这一点使我认识到了我在以前的教学中不敢放手学生,对他们没有信心是错误的,学生都有潜力,都有能力。


七年级语文狼教学实录 九年级下册语文乡愁 一年级《画》课堂实录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 《乡愁》优质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实录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优秀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实录 《丰碑》教学实录 《草原》教学实录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zhuanti/263590/

    热门推荐
    • 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合集4篇)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共同经历非凡奋斗,共同创造美好未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史专题学习资料(合集4篇),仅供参考,欢迎

    • 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学习资料范文(精选四篇)

      《征程》是由网青春梦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运营的网络游戏,以架空的西方奇幻世界为故事背景,是一款3D的即时战斗MMORPG。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学习资料范文(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党员学习资料精选五篇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学习资料精选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党员学习资料【3篇】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员学习资料【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党员学习资料范文四篇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党员学习资料范文四篇,欢迎品鉴!

    • 农村党员学习资料十二篇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党员学习资料十二篇,欢迎品鉴!

    • 2023年党课学习资料锦集五篇

      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年党课学习资料锦集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关于榜样七观看心得体会学习资料【八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榜样七观看心得体会学习资料【八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