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河湖局

|工作总结   |

【www.yin56.com--工作总结】

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篇一:江西省河湖局

水利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

工作的通知

部直属有关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河湖功能和水利工程效益,按照《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水规计〔2014〕48号)、《关于加强河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水建管〔2014〕76号)以及《水利部深化水利改革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水规计〔2014〕113号)要求,经研究,我部决定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水法》《土地管理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为依据,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明确管理界线,设立界桩等保护标志,推进建立范围明确、权属清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保护责任体系。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基本完成国有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划定工作,并依法依规逐步确定管理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属。其中,2015年底前完成中央直管河湖管理范围划定;2016年底前完成中央直管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17年底前完成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管的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其他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要设立界桩。管理范围内土地界线与权属清晰的,要及时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三、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以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和工程立项审批文件为依据,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2.轻重缓急。区分轻重缓急,以管理任务重、涉水事务多、地位和作用较为重要的河湖和水利工程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

3.先易后难。先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后确定管理范围内土地使用权属(简称先划界、后确权)。具备条件的可同步划界、确权,土地权属有争议的可先划界。

4.因地制宜。按照节约利用土地、符合河湖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实际的要求,尊重历史、考虑现实,因地制宜确定划界原则和标准。

5.分级负责。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中央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由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负责,地方予以支持配合;地方管理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部和流域机构予以指导督促。

四、工作安排

(一)全面开展调查工作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全面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情况调查,调查的范围为国有的河道、湖泊及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完成竣工验收。根据调查情况提出需完成划界、确权的河湖(段)及水利工程清单,摸清划界、确权涉及的土地、税费等政策及收费标准,测算所需经费。中央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调查工作由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组织开展,地方管理的河湖和水利工程调查工作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2015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调查工作,其中中央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的调查工作在2014年12月底前完成。

(二)抓紧制定实施方案

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制定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划界原则和标准、责任分工、实施安排、进度要求、经费保障等内容。中央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的实施方案由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组织编制,报水利部备案;地方管理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的实施方案按照管辖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做好资料收集、现场勘查等基础工作,加强与地方国土、住建、交通、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河湖、水利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沟通协调,确保方案切实可行。2015年10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其中,中央直管河湖和水利工程的实施方案在2015年5月底前编制完成。

(三)组织实施划界确权

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责任主体,中央直管的河湖和水利工程由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其他河湖和水工程由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已划定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河湖和水利工程,要明确管理界线、管理单位和管理要求,会同国土等有关部门设立界桩。划界成果应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并向社会公布。管理范围界线和权属清晰的水利工程,要依法确定土地使用权并办理土地使用证,目前确实存在困难的,可暂缓征地、办证。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把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作为重点水利工作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和牵头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重大问题协调制度、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水管单位要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专门的负责人、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照目标时间要求专盯专办。

(二)周密组织实施

全国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由水利部统一组织,部建设与管理司会同财务司等有关司局负责具体组织及中央层面的协调工作。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制定调查技术方案、汇总调查成果,2015年1月底前提出实施方案编制大纲,配合做好有关标准和政策研究等工作。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涉及的政策、经费等重大问题,并积极支持流域机构等部有关直属单位开展工作。

(三)组织专业队伍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面广量大、问题复杂,各地各有关单位要抽调熟悉政策、组织协调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开展工作。同时,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各流域机构、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切实满足工作要求。

(四)落实工作经费

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的原则筹集。建议省级财政对县、市给予补助,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五)做好宣传工作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政策规定和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和舆论氛围。

来源:

2016.3.31河湖连通
篇二:江西省河湖局

3、研究心得

1)课题一发现河湖水系连通问题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广度进行深入探讨。在时间轴上,河湖水系演变进程中,内营力是长时段因子,自然外营力是中时段因子,人类活动相对而言是短时段因子,但因其对自然的影响以及持续性、规模化而逐步向中时段因子转化。内营力是难以改变的限制性因素,因此,河湖水系连通的合理性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活动是否适应自然外营力和内营力的趋势。在空间上,河湖水系连通的改变必须与经济社会格局和生态格局相适应。江西省河湖局。

2)课题二研究发现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生态问题不仅仅停留地表水体这一层面,其还有更深层面的连通问题,如河流环境生态系统物质流的连通、能量流之间的连通等,这些使得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更为复杂,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也更为深远,需要更广范围内和更多层次上的长期协作研究才能完成。因此,课题二建议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重视这一潜在深层次问题。

课题1

代表性成果: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1)基本内容

在对河湖水系连通的构成要素和本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河湖水系连通的定义和内涵。并结合河湖水系连通实践和水利发展趋势,系统论述了河湖水系连通的研究对象、基本原理、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尝试提出了的河湖水系连通理论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从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层面综合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的关键技术体系,为深入研究与开展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提供参考。

(2)主要观点

河湖水系是陆地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形成与演化的主要载体,也是自然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同河湖水系息息相关,河湖水系分布与连通格局从根本上决定了陆地上水资源的分布格局,影响到区域水资源配置与保障能力,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与稳定。

河湖水系连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在时空分布格局上不匹配的现状,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水和谐。因此,水循环理论是河湖水系连通的核心基础理论。从解决自然水循环与社会水循环复杂问题的角度,河湖水系连通的支撑理论主要有区域承载力理论、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河流湖泊健康理论和流域生态需水理论等。

江西省河湖局。

河湖水系连通需要连通两条河流或水库湖泊、跨越不同地区、建设复杂工程系统,较普通单项工程要复杂得多,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需要有一个系统、完整且不断发展完善的技术体系,从规划、勘测设计、工程建设、调度运行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撑。从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出发,提出了河湖水系功能与问题识别技术、河湖水系连通需求分析技术、河湖水系连通方案甄选技术和河湖水系连通效果评估技术。从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出发,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风险控制技术、河湖水系连通实时监测技术、

河湖水系连通水网调度技术和河湖水系连通后评估技术。分别从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层面综合构建了河湖水系连通的关键技术体系。

根据流域气象水文特征、生态系统特征等,对全国河湖流域进行分区。并根据各分区的防洪需求、水资源需求和生态系统特点,课题一也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连通准则和关键技术。

(3)学术价值与影响

当前中国主要的水问题突出表现为“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基于“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河湖水系连通将针对中国水问题的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蓄滞洪水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依次解决“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恢复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阻断的本来连通江河水系的生态功能。通过不同水体的水系连通,增加生态多样性,恢复受损水体的生态功能。增加水体的蜿蜒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是,河湖水系连通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是不是所有水体都要连通?如何连通?河湖水系连通的关键技术和技术体系是什么?都需要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及“人水和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南水北调管理局的大力协助下应用于河湖水系连通的交流与实践。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地方机构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咨询,相关研究成果在全国河湖水系连通培训会议上做了介绍。在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基础尚为薄弱的情况下,该研究填补了研究的空白,能够为我国未来河湖水系连通理论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课题2江西省河湖局。

代表性成果: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

(1)基本内容江西省河湖局。

当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有关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方面,总体分析从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等不同角度开展。在环境影响问题识别方面,结合水质、河道形态、上下游水质关系等不同因素进行了细致剖析;在生态效应问题识别方面,从水系连通对水体生态系统和滨水空间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健康评价理论体系;同时,还对我国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的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对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2)主要观点

研究成果表明,河湖水系连通对流域(区域)上下游环境和生态功能产生重大影响。河湖水系支流不但通过地表渠道与下游相连,而且通常经过河床沉积层与下游连通。水系连通不仅表现在水的连通,也涉及泥沙、有机物、营养物和化学污染物的传输,而且还包括已经发现的许多生命体的迁移传输。河流上下游间的生物连通主要表现在水生或半水生生物的扩散迁移方面。这些迁移的生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能够为下游生物圈提供食物源,或者至少在其生命周期的一个阶段以上下游作为栖

息地。研究还发现,水系河流间、上下游间的生物连通与物理连通、化学连通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通过诸如养分涡旋(nutrient spiraling)一类的过程实现,在此相互作用过程中,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或磷)在不同时空阶段被河流生境组分群体交替吸收或释放,而且这类转化环节十分必要,其缺失将会导致下游河流营养负荷的增加,进而产生相应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研究还发现开展河湖水系连通健康评价,评价尺度的选择必须体现环境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评价维度必须全面,应从纵向、横向、垂向及时间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内容不应仅仅停留在以人为本的层次上,必须立于生态文明的视野,充分考虑自然系统的功能需求,将人与自然平等看待,统筹考虑环境背景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评价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功能与生态功能。

此外,在河湖连通战略方面有关环境和生态问题的研究发现:在空间尺度方面,我国当前河湖水系连通工作实施方面过度地强调了大尺度上(跨流域)的连接输送,而对小尺度(地区或流域内)上的连通工作重视不够;在时间尺度方面,当前河湖水系连通对相关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的分析时段过于粗略,缺少长时间尺度上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深入分析;在分析对象方面,偏重于水本体的分析,而缺少河湖水体中生命要素的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认为河湖水系连通战略的实施必须在认清河湖水系连通性现实的基础上开展,一方面要尽可能实现小尺度上河湖水系连通对环境和生态功能作用的优化,另一方面,开展大尺度水系连通工作要充分考虑多方位(水源区、连接区、受水区)、长时段、气候变化等不同层面上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同时,在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政策制订过程中,要尊重人与自然对水资源享受平等权的原则,要充分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自然生态的完整和健康。

(3)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研究成果系统地分析了河湖水系连通中存在的环境生态问题,针对不同层面上水系连通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进行了剖析,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连通特性的河湖水系健康评价理论框架,同时针对我国的河湖水系连通战略,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河湖水系连通研究理论,而且系统地从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的角度对河湖水系连通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推理分析,能够为我国未来河湖水系连通理论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研究成果积极响应我国水资源调控战略,对于我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计划制订和开展过程中有关环境和生态功能保障的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分析原理和准则,形成了河湖水系连通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分析的总体思路,对于我国河湖水系连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课题3

(1) 成果1:珠江流域水生态保护的法律思考

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治理刻不容缓。立法上要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水生态防治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珠江流域管理条例》,设立权威的流域管理机构,明确其法

律地位和管理职权;执法上要严格落实管理珠江流域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司法上要做到“违法必究”,充分体现法律的权威。

另外,要达到“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的目标,除了要强化法律建设,还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配套措施,比如制定正确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走科技型、环保型和集约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加大国家财政公益性投入和转移支付,建立健全上下游有效补偿机制,大力推广有机农业,规范禽畜养殖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等,以流域一盘棋来全面统筹规划各地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更好协调各利益主体关系,惠及民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丰硕成果,共建和谐文明美丽家园。

成果2:河湖水系连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河湖水系连通重大战略,由于河湖水系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河流湖泊的连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格局和水资源分配,对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因此,在河湖水系连通的过程中,如何对水系连通进行规划、管理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减少不科学的河湖水系连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新的河湖水系连通进行规划并评价尤为重要。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重视各个领域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在立法上有所突破。随着河湖水系连通工作的开展,对于河湖水系连通的规划环评也要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应该明确规定河湖水系连通事项,并对规划的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性措施。

(3)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河湖水系连通的规划环评制度涉及多领域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各行政区域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河湖水系连通项目环评要结合一定的时空条件,在动态的过程中对规划作出科学性的评价,其难度可想而知。在借鉴它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加以改进,有利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探索和完善。

课题4

代表性成果:我国河湖水系连通的基本格局与实证分析

(1)基本内容

总结分析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情况;重点从国家层面,并结合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分析整理国内河湖水系连通现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研究河湖水系连通的国家总体战略和布局,分析提出我国河湖水系连通的基本格局。

(2)主要观点

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案例,凝练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实践与经验,在系统总结分析我国河湖水系连通格局以及区域河湖水系连通现状的基础上,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典型案例,分析河湖水系连通的综合效益,提出作为我国河湖水系连通国家战略的总体格局。

(3)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本课题借鉴国内外有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研究实证,梳理了国内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重点研究提出了我国河湖水系

连通的基本格局。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河湖水系连通的理论体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与相关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的关系等研究内容方面有所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课题5

代表性成果:河湖水系连通的总体布局与国家战略

(1)基本内容

为保障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针对不同地区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以及弘扬水文化的角度出发,逐步实现国家、区域和城市各个层面人水和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调控有序的河湖水系格局与连通格局。

(2)主要观点

国家层面河湖水系连通的总体格局,是以重要江河骨干河道为基础,重要控制性水库为中枢,依托南水北调等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逐步形成“干线贯通、水网相连、连通联调、丰枯调剂”的河湖水系连通总体格局。为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实现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通过建设南水北调东、中、西线调水工程,沟通我国腹部地区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水系,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总体格局。逐步建设贯通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干线工程,并加强南水北调工程覆盖区域的配套工程建设,以及实施区域内的引汉济渭、引江济淮、引黄济石等其他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和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沟通水系,实现以重要江河干流和跨流域调水工程主干线贯通为核心、配套工程和江河水系互连互通为支干的水网络,干线贯通,水网相连。在提高北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同时,南方地区要通过河湖疏浚、生态调度、恢复与新建水流通道等措施,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四横三纵”总体框架的基础上,为合理调配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地区重点地区的水资源,保护与修复水生态环境,通过建设辽西北供水、引呼济嫩、引额供水、艾比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闽江北水南调、西江调水、滇中调水及黔中调水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以及其他水资源调配工程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形成“边水济腹、内连外通”的分片格局。

(3)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我国在自然河湖水系分布基本框架下,通过大量各类连通工程有机衔接,形成的河湖库渠相结合的水系连通格局,在维护河势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洪水调度和水资源调配以及水生态保护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一方面,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与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些地区存在着使原本连通的河湖水系出现了连通不畅乃至隔绝的状况,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干旱频发,洪水宣泄不畅、风险增大,河流自净能力减弱、水体污染加重等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分析现有河湖水系的连通状况;另一方面,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和人口、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现实,要求一些本来不连通的河湖水系要实现新的连通。因此,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提高河湖水系连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新形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篇三:江西省河湖局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批后公告材料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五化”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加快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第三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十一个地市,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 有法定效力。

第四条 省域发展总目标

落实新时期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利用江西省近邻长珠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区位,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崛起,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沪昆(浙赣)、京九等交通走廊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江西。

1.富裕江西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城市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自身优势资源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富裕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圈。

到规划期末,全省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按2010年汇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60%。

2.和谐江西

以都市区、城镇群、县(市)域单元为载体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常住人口与返乡务工人员安居乐业、革命老

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全省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进城务工人员基本纳入当地住房保障体系,高技能人员占技能人员数达到30%以上。

3.秀美江西

未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生态功能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更上一个台阶;赣鄱文化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红色文化传承深远,山水文化风景更具特色。通过建设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以及江西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构筑秀美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主要河湖水体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万元GDP的水耗、能耗分别比2010年降低40-50%和25-30%。全省建设20个左右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200个生态示范镇、2000个生态示范村和50个生态工业园区;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生态县(市、区)标准;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第五条 人口发展目标

规划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为4750-4850万,到2030年全省总人口为5000-5200万。

第六条 城镇化发展目标

1. 城镇化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和“五化”同步协调发展,走“核心聚集、多元驱动、城乡联动、生态宜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规划期末建立起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龙头,以都市区和其它城镇群为城镇化主要载体,一批综合承载力强的县(市)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支撑,村镇联动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建成生态宜居指标全国领先,城乡安居乐业、山水特色突出和文化繁荣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建设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和节水型城市。

2. 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城镇人口为2900万左右;规划到203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为68%左右,城镇人口为3500万左右。

规划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实现63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规划到203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在2020年基础上进一步缩小。

第七条 构筑“多元发展、开放对接”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1. 多元发展、内聚增质

以增强经济效益和增加就业为导向,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

展。建设一批生态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区域性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区、旅游功能区和绿色农林产业化基地,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引导农业现代化与镇村互促发展。

中心城市应切实提升城市的内聚活力,重点提升产业基地的集群效应,健全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完善各项区域性服务职能,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大力推进南昌核心增长极建设,促进九江沿江开发开放,引导赣州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赣中南、赣东北、赣西地区的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2. 开放对接、联动区域

发挥江西省出省交通大通道与空港、内河港和内陆港的门户口岸优势,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对接,加强商贸合作、生态建设、设施对接、一体化市场建设。以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为主体,全面对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主动联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以赣中南、赣西、赣东地区的都市区、城镇群为主体,全面对接周边省份的城镇群或都市圈。

推进跨省重大合作区的协调发展,分别建设对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省)的跨省对接合作区;协调建设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对接合作区。

第八条 建立“统筹发展、城乡一体”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1. 统筹发展、分区指导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沪昆(浙赣)交通走廊沿线及其以北地区城镇的综合实力

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
篇四:江西省河湖局

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永修县,每到雨季的时候,河的两岸容易发生洪灾。人们的生命财产都受到威胁。老一辈的人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洪水的危害,于是在修河上游的中段,建了一个大坝,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湖泊,这就是柘林湖。

清晨,湖上冒着烟似的薄雾,远望大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太阳缓缓地升上了天空,发出橘红色的光芒,树木与湖水开始散发出它本身的清香。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让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丽家园。

正午时分,太阳照得山山水水一片明丽,镜子般的湖面,反射着银色的光。一条鱼船经过,漾起一阵阵波浪,被阳光一照,闪闪烁烁,似星星坠落在湖上。湖边上的石梯,被击打出的浪花,似小姑娘的裙?舞动着,美丽无比。

黄昏,太阳公公收起他刺眼的光芒,张开他温柔的双臂,迎来湖边嬉戏的人们。鸟类在湖上翱翔,鱼儿在水里自由地游荡,鱼民荡着小舟,撒着鱼网。大山夹杂在它们之间似一条水龙安详地躺在河床上,安然地享受着这一切。

近几年人们开发柘林湖的旅游,吸引了从四面八方来的商人,形形色色的老板,如织的游客。一切都变了。湖水边,随处可见漂浮的垃圾。大大小小的山包上冒出了许多建筑物。安静的水面上冒出了许多不同的游船。美丽的湖泊正在一点点地被吞噬。

柘林湖为造福人们而来,人们却忘了初衷。未来,我们还能喝到干净的水吗?还能在湖里沐浴吗?还能有小鱼和水母陪我们玩吗?还能欣赏青青的山、绿绿的水吗?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吗?大家行动起来,在景仰的同时手下留情。爱护我们的生命之源,保护我们的家乡柘林湖。

三(4)班 李贝妮


河湖连通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zongjie/120657/

    上一篇:河南,资格后审

    下一篇:东莞清明节习俗

    热门推荐
    • 社区统战工作总结范文三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区统战工作总结范文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2024年见义勇为开展工作总结【4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和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见义勇为开展工作总结【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党支部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汇编4篇

      党支部: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发挥核心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支部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汇编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乡镇党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党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农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欢迎品鉴!

    • 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合集3篇)

      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合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

    • 党的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

      方案(英文:plan),读音fāngàn,汉语词语,指的是工作或行动的计划,也指制定的法式、条例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的建设工作总结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区党群工作部工作总结集合5篇

      党群,是一个汉语词语,汉语拼音为dǎngqún,指党和群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区党群工作部工作总结集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