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食半饼喻翻译

|资料阅读   |

【www.yin56.com--资料阅读】

第二卷 文言文阅读一
篇一:欲食半饼喻翻译

余姚市阳明教育网络学校2014年秋季培训资料第 2 卷

年级 班级

上课时间:月 日(星期 ) 到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 ②响遏行云( ) ..

2.翻译:薛谭乃谢求反。

3.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4. 薛潭为何“辞归”,又为何“求反”?

5.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献诸子罕( ) ②尔以玉为宝( ) ..

2.“我以不贪为宝”中的“以”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以”解释相同。( )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愚以为宫中之事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翻译: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4.子罕弗受玉,献玉者作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

三、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

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

2.翻译: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四、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

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 ) ..

2.用原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左右阻止文侯出猎的理由。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魏文候具有怎样的美德?

五、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列词语。

(1)言 (2)恒 (3)鸣 (4)益

2.翻译:唯其言之时也。

3.选文运用了和 说理方法,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

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释】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趴着。②掉:摇摆。③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1.解释:

①为: ②如故: ③鸣: ④奋:

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七、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

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欲食半饼喻翻译。

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 其实味不同( ) (2)何坐( ) ...

(3)酒酣( ) (4) 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3.认真阅读文章,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并依次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楚王当众刁难-→( )

八、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zī)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

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

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吕氏春秋》欲食半饼喻翻译。

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 ②禅(dān)缁,黑色的单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衣缁衣 (2)掾而弗舍 (3)亡缁衣 ...

2.澄子说:“子岂不得哉?”用自己的话概括澄子这样说的理由。

3.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九、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伯牙善鼓琴善 (2)善哉..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3.

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十、慎其所处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④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丹:丹砂,矿物名, 红色。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与善人居 (2)如入鲍鱼之肆 2.将文中环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加粗的句子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这个成语

4.人是需要朋友的。请结合君子“慎处”的观点,简要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朋友。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11315234
篇二:欲食半饼喻翻译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欲食半饼喻翻译。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选自《齐民要术》序)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选自《百喻经》)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

“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11.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齐国有个喜欢打猎的人,荒废了许多时日,可什么野兽也没猎到。回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子和孩子,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他猎不到野兽的原因,是他的猎狗不好。(他)想要买一只好狗,(可是家里又十分贫困,买不起。)有个人对他说:“你应该尽力耕田。”这个打猎的人说:“为什么?”那个人没有回答他。他就自己想到,该不会是想要我努力耕田有了收获之后就可以买到好狗了吧?于是,他回家后就辛勤耕田。辛勤耕田,家里就富裕起来。家里富裕起来,就(有钱)买到了好狗,于是他每次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仅仅是打猎,许多事情都是这样。

12. ★何梅谷之妻

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事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闻于时,止之则弗从,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辍。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顿悟,遂止。 (选自明·程文宪《中州野录》)

【译文】

何梅谷,是鄱阳人。他的妻子将要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晨到黄昏,一定要嘴里念“观音菩萨”上千遍。何梅谷凭着儒学好而在当时出了名,(他想)阻止他的妻子做佛事,可是妻子不听从,不阻止呢,他又怕给当时的读书人留下笑柄,(这样使得他)进退两难。一天,他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个不停。妻子生气地说:“为什么这么吵闹呢?”梅谷慢慢地回答说:“(我)才喊了你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菩萨一天被你呼喊上百遍,怎么能

对你不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13. ★邴原弃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④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⑤《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经过书塾时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说:“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上学的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学好知识的志向,我可以白白地教你,不要你的学费。”邴原于是就进了学堂。(他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能熟练地背诵《孝经》和《论语》。

14. ★晋人好利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15.★范仲淹罢官

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②,见缞绖(cuī dié)③数人营理④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⑤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g)殓⑥棺槨(guǒ)⑦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⑧宴席,厚赒(zhōu)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就看见几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一个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得流下眼泪的人。

16.★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名其母①。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译文】

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可对尧、舜是直呼他们的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可对天地也是直呼它们的名字。现在母亲你贤明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因此我就直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对于你所学的,你将要全部按照它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对于你所学的,你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姑且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事放在后面(暂缓实行)。”

17.★非所言勿言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①;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②。明者视于冥冥;智者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溷浊③而我独淸,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译文】

不需你说的你就不要说,从而来避免祸害;不需你做的你就不要做,从而来避免危险;不需你拿的东西你就不要拿,从而来避免欺诈;不需你争取你就不要争取,从而来避免损害名声。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昏暗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在事情没有发生时进行谋划;听力灵敏的人能在无声中听到声音;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祸患没发生时做好防备。这个世界很浑浊,只有我很清白,所有的人都醉了,只有我还清醒。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选自《说苑·政理13》)

【译文】

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爱护百姓罢了。”武王说:“爱护百姓是做什么事?”太公答:“给他们以利益而不要加害于他们,让他们成功不要使他们失败,使他们好好活着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了他们的东西就不要再抢回来,使他们快乐别让他们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是治理国家的方法,使百姓有合宜的道德、行为,怜爱他们罢了。”

19.★君子之言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君子之学也,入于身(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译文】

初二文言文
篇三:欲食半饼喻翻译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选自《齐民要术》序)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

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选自《百喻经》)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


欲食半饼喻文言文翻译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zhuanti/111982/

    热门推荐
    • 《窗前的气球》词语解析及例句

      《窗前的气球》词语解析及例句  【觉得】  〖理解  ⑴ 有某种感觉。  ⑵ 自认为。  〖搭配  觉得后悔 觉得受骗 觉得疲劳 觉得新鲜  〖例句  ⑴ 开了空调后,他觉得房间里很暖和。  ⑵ 我觉

    • 有关于端午节的学生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下面是有关端午节的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有关

    •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0篇

      心在哪里哪里就有风景,梦在哪里哪里就有成功,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有爱。以下是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0篇,欢迎阅读。  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有些话我憋在心里很久了,借这个机会,我要

    • 令我难忘的事作文范文八篇

      引导语:生活中,总有一些让我们特别难忘的事情,那么要怎样写一篇以“令我难忘的事”为题的作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令我难忘的事作文一  人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有喜有悲,

    • 关于难忘的那张脸作文

      导读:即将迎接初中的我十分怀念我的小学生活,怀念同学们的一张张笑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难忘的那张脸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难忘那张脸】  每天傍晚回家,都能看见一张黝黑的脸在巷口晃动,他的衣服永

    • 我的一天小学生作文

      我的一天小学生作文  我的一天今天,我吃过早饭,想到又要到辅导班复习“阅读与课”,心里就觉得非常无奈。本来我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充分利用暑假时间,玩个痛快,把以前失去的弥补回来。比如赛车呀,跳棋呀……

    • 难忘的一双手作文

      有这样一双手,给了我无尽温暖。下面小编收集了难忘的一双手作文,供大家阅读。  篇一:难忘的一双手  有那么一双手,在我退缩的时候,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有那么一双手一双手,在我紧张的时候,给我鼓掌;有

    • 难忘我们的班集体作文

      教室里,时常传出我们朗朗的读书声;赛场上,经常听到我们团结的呐喊声;校园里,不时回荡起我们开心的欢笑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难忘我们的班集体作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