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培训总结   |

【www.yin56.com--培训总结】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文化自信
篇一: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文化自信

此次培训中,胡令春校长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课上为我们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建党节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课堂上,胡校长给我们诠释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的特征、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关系及如何坚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道路、理论和制度建构在文化自信基础上,文化是支撑政治道路、理论和制度等因素的最深层次的东西,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所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到文化自信这一最本源的基点上。

通过胡校长的课,我们明白了要更加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和理解,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胡校长号召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要传播正能量,敢于斗争;要用自己的岗位平台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青少年积极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为实现文化自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提高青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业
篇二: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提高青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贯穿于人民日常生活的无意识力量,是国家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更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否能够传承本国文化,是否有较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和能力,直接关乎青年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以及人民的幸福安康。本文认识到了这点,故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涵、提高青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以及提高青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举措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青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举措

谈起文化,我们很多人可能以为很抽象,可能以为文化只与受过教育的人有关,和文化水平低的人没有关系,甚至以为文化只与富人有关而和穷人无关。其实,这都是对文化的误解。其实,文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它和一个人的身份、地位、金钱、外貌没有关系,即使是被人看不惯的乞丐也深受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由此形成了中国人特别重视自身尊严和面子的传统,形成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人每逢过节或者与人搞关系时,很多民众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会倾向于相互赠送礼品。还有,很多中国人非常重视自尊,一些仁人志士即使身处穷困,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即使是面临死亡,一个乞丐也会“不食嗟来之食”。这这就是文化在人们身上留下的印记,这种印记是无法被消除的。很多人也许认为文化根本不重要,认为文化给人们提供不了什么东西,还不如经济提供的实惠。这种认识是相当肤浅的。其实,文化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使人真正地与动物有了真正的区别,可以说正是由于文化,人们才有资格被称为万物之灵。仔细审视国际局势,我们会发现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无法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发现,越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的实力也是比较强大的。比如说,美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实力。再比如,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风靡全世界,它大大提升力日本人的国际影响力。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却在发展文化方面与美日等国存在着较大差异。虽然我国在文化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可我们做出的成绩还很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去努力科学发展我们的文化事业。而怎样更科学地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青年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来。因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作为未来国家栋梁的他们没有较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那发展文化事业,增强综合国力的做法将成为空谈。因此,我们一定要采取合理措施尽最大努力提高青年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发展好我们的文化事业。

一、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第二届文化研讨班中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应对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而提出的一个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以更好地为国家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费孝通认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只有在认

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能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展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1]从费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有以下认识:第一,实现文化自觉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第二,实现文化自觉并不是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学好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进而在与其他多元文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化自觉。第三,形成科学的文化自觉,还需要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文化和多元文化,认真比较自身所在的文化与多元文化之间的区别,并且能够取长补短,认清自身的位置,才能形成科学的文化自觉。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形成文化自觉,并能实现古语中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据此,我们可以给文化自觉下这样一个定义,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时空关系中以及一定的历史中的社会人对他所在文化的知觉和认同,并对其文化的发展轨迹有着充分的认识。换句话来说,文化自觉就是社会人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创造。就目前而言,文化自觉主要指的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就是认识到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认识到文化对历史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去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具备合格的文化自觉意识。

所谓“文化自信”,是指生活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社会人对本国文化发展的自信心。当然如果将这个概念推广开来,我们可以说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政党对本民族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以及对本民族文化发展前景表示强烈自信的一种心理。之所以会将文化自信的定义由个人推广到国家层面,是因为如果个体对本国的文化就存在着强烈质疑和不满,那么无论如何,这个国家文化将不能具有发展潜力,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不会很高的。因此,想让青年具备较高的文化自信,国家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否则,国家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问题。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和辩证统一的。没有文化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同样,没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也没有支撑,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有了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更好地体现文化自觉。因此,青年一定要养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习惯,为国家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 提高青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提高青年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要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文化困境决定的。二是文化其本身的重要作用以及青年本身的作用决定的。

(一) 我国当前的文化困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各种不同的价值观蜂拥而至,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遭受到了严重的冲

击。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国家起初把重点放在开放上,对外来的东西不加选择的一并吸收,而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极尽批评之能事,恨不得将传统文化扔到太平洋里,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以至于现在,我们会发现真正懂本国文化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而崇尚外国的人数更是多如牛毛。特别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很多年前,把重心放在经济上,一味地强调改革开放是第一生产力,一味地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虽然,之后国家认识到这一严重问题,强调两个文明都要抓,可对文化的伤害已经不可挽回了,真可谓是积重难返。以至于,现在我们很多人眼里面只有金钱而没有文化和道德,只知享受而不知贡献,只知一心向前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的考核仍以GDP的标准来衡量政绩。这些都对中国的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以至于国人们都觉得本国的文化不知一提,外国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崇洋媚外的姿态显露无疑。这样的现实令人心生冷意,我们这个曾经引以为傲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到底怎么了?中国的文化还能活多久呢?尤其是当下,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年人都觉得中国的东西不可靠,他们大多喜欢买外国货,觉得外国货是可靠的,有品位的。还有些青年人只喜欢看美剧,对中国的电视剧嗤之以鼻。还有很多年轻人非常喜欢看日本动漫,觉得日本动漫是最好的,中国动漫是垃圾之类的话,认为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国家。这些其实更能反映出我们很多国人的自卑文化心理。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认识到了文化对于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我们置于了两难境地。但不管怎样,行动起来振兴中国文化刻不容缓。

(二) 文化本身的重要作用以及青年的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文化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凝结,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支撑,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和精神支撑。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倘若没有了文化,便与禽兽无异。特别是当下的国际竞争中,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在世界中发挥什么作用很大程度上通过其文化就能反映出来。比如说,当下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流行不就验证了英美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吗?其实,越是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其在文化和教育上的投入便会不遗余力。美国那么多的名校吸引世界的关注,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我们应该加大在文化中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一种文化如果能被青年所接受,那么这种文化很有可能成为文化的主流。如果一种不良的文化被青年所接受,那么他们会对社会产生很严重的破坏力。尤其是当下的青年普遍持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恶劣。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盲目对待爱情,有的甚至卖身换取物质享受。这种现象令人痛心,更是从反面控诉了我们对文化重视的程度严重不足。

三、 提高青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举措

提高青年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方就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经过多方努力才能完成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很多事实所证实。而且未来国际竞争的聚焦点将会集中在文化方面。哪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的好,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必然就会很有活力,这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就会越强。我们在文化产业上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可投入的比例和外国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可以增强进行文化改革的信心和斗志,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政府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扶持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政府要由主体的职能向主导的职能转变。不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干涉太多,干涉太多会让文化产业失去活力。要多发挥市场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政府要加大文化宣传。政府要采取充分的措施,加大对文化的宣传力度。政府要多鼓励学校以及一些社会机构多进行文化方面的创新,激发国人爱好本国文化的心理,尤其是激发和引导青年热爱本国文化。

第四,青年要多多进行文化实践。青年要仔细学习本国的文化,了解本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学会对传统文化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学会将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在同外国文化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多多表现出中国青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2.

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问题
篇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问题

材料1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本》

材料2

现代帝国的争霸,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全球资本与权力体系中的实力,二是其各自所凭借的文明。一个具有长久竞争力和统治力的帝国,实力与文明,缺一不可。军事和经济的硬实力,如潮水一般有涨有落,然而文明,却是长时段竞争的底蕴所在。与欧洲相比较,美国建国的主流文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明历经二个多世纪,依然有其充沛的活力,远未走到尽头。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世界各国的精英依然从四面八方涌向那里,源源不断地给美国带来新的创造性元素和竞争能力。诚如布热津斯基所说:“美国的吸引力经久不衰的关键在于,它把理想主义和物质主义这两大激励人类进步的精神动力结合在一起。„„在公民权利与创业精神两个方面,美国所能提供的一切,都是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不具备的。”

摘自求是网

材料3

2013年,中国出口文化产品总额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010年至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额逐年攀升,年均增幅达17.2%,但出口规模仍然偏小,存在较大的文化贸易逆差,文化产品结构相对传统、单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原创文化产品,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中国所占比重仅为4%。

摘自中研网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简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1、2、3谈谈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参考答案】

(1)第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及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事关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事关我国国家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

(2)第一,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第二,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文化自觉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文化力量;第四,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五,要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文化自信
篇四: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含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

文化自信底气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习近平为何重视“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为什么我们在“三个自信”之外还需要“文化自信”?为何习近平如此重视文化的作用?对此习近平早已给出了答案。

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这些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我们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正如习近平所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

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的确,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

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国运

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哪些方面努力?。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他还指出:“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至今已开办十年有余的孔子学院,便是我们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实践。据报道,截至2015年12月1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之花,已借孔子学院及其他诸多实践之力,开遍世界。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呈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阐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从而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践行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事关全局,刻不容缓。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兴邦。坚定文化自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的扩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软保护、构筑更有利的软环境,为我们的强国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1]

文化自信背景

习大大多次在重大场合引经据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国文化热。跟着习大大的节奏,我们的文化自信再次得以提高。在当代,文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更应为中国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我们须知,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才能保证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成长[2] 。

文化自信重要论述

第一,为解决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

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个重大时代课题。五四新文化运动,顺应历史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然而,它也有其历史局限,突出地表现为不能将封建礼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地区别开来,不能将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儒教同作为中华思想文化遗产的儒学科学地区别开来。对此,我们既不能苛求前人,也不能忽视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

特别到了今天,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财富之后要着力补齐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短板,在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国家硬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之后要着力补齐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个短板,就必须开启当代中国的精神文化“寻根之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正确指导。 长期历史实践证明,推动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既来源于人民实践,也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

在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根本性命题,并赋予这个命题以“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深刻含义。

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统一与良性互动中构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决不能轻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第三,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

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民族自信,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诱惑和侵蚀,就必须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打上一层靓丽而坚固的底色。这个底色,就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的文化自信。

当今中国,正处在国内国外各种思潮碰撞的重要时期。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又要对各种有益的思想学派流派进行引领式包容性发展;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遗产,又要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侵袭误导。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主流意识形态重构重建、核心价值观重构重建历史进程的继续和延伸。要看到,西方国家从资产阶级革命起,确立起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及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经历了一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不需要这样漫长的时间,但也要看到这项任务的复杂性、反复性和艰巨性。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要确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必须唤起全民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他还说:“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既是对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对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最好继承与创新[3] 。

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中,除了“不忘初心”,同样备受瞩目的一个词是:文化自信。

这也是公开报道中,一个半月以来,习近平至少第三次提“文化自信”。足见这4个字在他心中的分量。

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中国极为重视的第四个自信。

在习近平看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三个“更”,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

他进而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可见,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这三个方面的文化,均有大量论述。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履新总书记当天,会见中外记者时即谈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

今天,我们整理习近平对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相关论述,供读者参考。

相信,这些讲话,将对8800余万党员,理解习总书记的“文化自信”思想有所帮助,也将助益全体国民和世界读懂其对文化的热爱。


文化自信的努力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zongjie/92502/

    上一篇:2016年免税证明

    下一篇:微商培训开营致词

    热门推荐
    • 事业编工作人员岗前培训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五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总结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会议的性质、会议的进程、会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的下阶段任务、对与会人员的要求、对大家的号召。总结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事业编工作人员岗前培训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五

    • 2024年全国党员培训总结精选四篇

      党员,即政党的成员,是赞同某党的纲领和政策、遵守党章、自愿加入该党的成员。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石和细胞。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政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党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党的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全国党员培训总结精选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2024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总结范文汇总四篇

      培训主要以培养加训练为主,通过培养、训练、观摩等方式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培训主要以技能为主,侧重于行为实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总结范文汇总四篇,欢迎品鉴!

    • 党员进党校培训总结简短汇编5篇

      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党员进党校培训总结简短汇编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发展对象培训总结【5篇】

      通过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展对象培训总结【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党校党员培训总结五篇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学校。其任务是,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形势,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校党员培训总结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河长制培训总结范文(精选四篇)

      林长制,是指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体系,各级林长负责督促指导本责任区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大问题,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河长制培训总结范文(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党组织书记培训总结【3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产生感想之后写下的文字,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是一种读书和学习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组织书记培训总结【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