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心得   |

【www.yin56.com--教育心得】

北仑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篇一: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北仑区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文件精神,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现就深化我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目标任务

1.聚焦义务教育阶段区域与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三年努力,区域内各义务段学校基本建成彰显育人理念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基本建成以校为本的课程实施与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服务于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专业支持体系,基本建成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持续提升的科学评价体系。

2.着力推进课程改革项目建设。力争在2018年6月底前,创建成10~15所区级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建设30~50个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学示范基地;85%的义务段学校建成彰显本校育人理念、提供给学生多样化选择性学习的特色课程体系以及实践基础上的课改实施体系。

3.着力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项目。力争在2018年6月底,完成50门新的精品(优秀)拓展性课程建设,各校至少开发开设1门新的优秀拓展性课程。

三、实施原则

按照省教育厅总体部署与要求,积极构建具有区域与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北仑区域学校实际,采用分类分批先后推进的策略。已完成学校特色课程体系整体建构的学校先行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方案,其余学校同步推进学校课程体系整体建构设计与特色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继续探索与完善深化课程改革的保障机制,规范、有序地推进我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四、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完善课程结构。各校在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育人目标及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学校条件、学生需求等要素,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

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倡导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支持学校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二)加强课程建设

3.科学制定课程规划。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结合本校需持续推进的学科建设工程,整体规划和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研制出台学校课程规划。区教育局依托“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对各校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规划进行指导评估。鼓励学校在遵循课程基本设计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实施个性化的学校课程方案。 鼓励学校根据课程特点和学段特点,试行学分制管理,实施多元化的学业水平评价。

4.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课程,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等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探究、社会实践等课程。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为: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20%左右,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应以微短型课程为主,凸现综合性以及与基础性课程的互补性。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特别是开发开设与浙江、宁波及北仑本土有紧密联系的校本课程,把浙江精神、“宁波帮”精神与北仑区的海港文化反映在拓展性课程中,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改进课程实施

5.培育课程师资。校长应着力构建学校的整体育人模式,加强课程领导力,主导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通过培训、论坛、现场会等多形式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的课程教学管理水平,切实转型学校课程教学现状。扎实开展教师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选课指导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

6.统筹课程实施。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

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尤其结合区域特点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7.创新课程实施模式。每周至少集中1~2个半天时间,开展学生走班、跑课等形式完成相关课程任务。学校可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并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探索基于因材施教原理的分层走班,以促进学生的适性发展。要避免学校将分层走班沦为固定形式的“快慢班”。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拓展性课程课时。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积极探索校间协作,建立校间部分选修课程开设的师资协作机制,有效破解部分学科教师相对紧缺问题。

8.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加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培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各校要主动探索建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丰厚德育内涵,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各类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着力提升创新育人方法和载体的能力,建立以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不断深化评价制度改革,使教育回归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原点。

9.切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确保课程计划内三四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10.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建立健全教研员联系学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员在区域课程教学工作方面的指导引领作用。义务教育段教研员,每学科应指导每校至少1门校级精品课程,通过专业指导,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区教研室应加强对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业务指导和研究,积极探索并创新拓展性课程的教研方式,提炼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案例,重视发挥学校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并将已形成一定经验的学校作为区域性的教研培训基地。

动义务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与建设,推进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的整合,倡导区域内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继续开展区级优秀拓展性课程(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各校可提前向区教研室和教科所申报培育的拓展性课程项目,区教研室、教科所将对申报项目予以重点指导与扶植。

(四)变革教学方式

12.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支持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实施的智慧教育、合作学习、教材整合和作业改革等教学改革项目。倡导学校通过推进“学为中心”的教学变革,改革低效课堂模式,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基础性课程课堂文化。

13.继续推进基础性课程领域的“学为中心”的作业改革。积极倡导学校通过提高作业效能、控制作业总量、丰富作业形式、加强监督等手段,探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有效经验。积极倡导学校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五)深化评价改革

14.优化学校育人模式的整体建构,建立健全对学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各校要建立教师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评价激励机制,在基于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下整体谋划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并以课程建设与实施项目形式加以推进,将教师参与学校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情况列入教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要将学生参加拓展性课程学习的态度、过程和成长轨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记录到学生成长记录册中。

15.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四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每学年对一所学校的学科“统测”不超过1次。文化学科“统测”和教学质量监测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测的学生数:四至六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20%,七至九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30%。严禁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联考或月考。

16.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至六年级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考查;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七至九年级可组织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组织期末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要求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突出学科基本素养。拓展性课程在期末或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考查。一至六年级使用等级和评语报告考试和考查成绩,七至九年级实行等级、分数和评语相结合的报告方式。

五、组织与保障

1.设立课改专项经费,助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助力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推进,各学校应适度调整绩效奖励方案,研制出台校级课程改革激励方案,区教育局将设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区级优秀课程改革项目经费列支;区教研室要研究出台区级优秀课程改革与实施项目的评比与奖补方案,助推各校课程改革,及早研究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评比标准、学科课程与教学示范基地评比标准。通过检查、评估、评比等手段,促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推进,不断提升区域课程改革水平,真正呈现出义务教育课程能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并切实让每个学生有适性发展的机制与平台。

2.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领导。区教育局成立由教育局分管局长为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由教研室牵头的课改工作小组,负责我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规划、统筹、指导和推进工作;同时,将借助中国教科院合作项目,建立专家指导小组,为改革学校提供咨询和服务;建立由区教育局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义务段校长是学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责任人,特别是列入重点研究项目的学校要定期汇报实施工作进程,接受区教育局相关部门的随访、检查和督导评估。

六、实施步骤

根据省课改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决定所有义务段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第一轮实施周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推进。包括规划启动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实施推进阶段(2015年8月~2018年1月)、总结提炼阶段(2018年2月~2018年6月)。

工作进展计划:

1.2015年7月初,区教育局拟定并出台《北仑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布置工作,落实任务。

2.2015年7~9月,各校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并组织实施学校课程领导人员的研讨活动。

3.2015年9月20日,所有义务段学校拟定《学校课程规划》(含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各方职责,部署工作推进。各所学校均应规划课程体系实施并出台“学校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上述两个方案请于9月20日前上传至邮箱jys@bledu.net.cn。

4.2015年9月底中国教科院项目组专家对义务段学校课程领导人员进行课程整合的相关培训,并对各校方案进行点评;区课改办协同项目组专家对各校课程方案进行审核和评估。

5.2015年9月底,各校修改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学校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校内教师培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篇二: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龙源期刊网 .cn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15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正式颁行代表着我国大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改革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而在台湾地区,1967年颁布了《九年国民教育实施纲要》,开启国民教育历程,又于2014年指出要实施“十二年的国民基本教育”。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国民基本教育,尽管在名称上存在差别,但实质都是国家按照法律的规定,让适龄儿童接受一定的教育所提供的一种强制性的制度保障。那么,在这一阶段,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数学课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数学课程改革又会有怎么样的趋势,这是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刘坚教授、台北教育大学钟静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綦春霞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胡典顺副教授等与来自各个学校的其他教师一起共同探究了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一、大陆地区义务教育的数学学业状况

20世纪80年代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各国基础教育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面,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第三届APEC部长会议中提到21世纪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有数学/科学、语言、职业/专业技能,数学就首当其冲。在OECD《2013年各国成人技能调查报告》中也提到了较差的数学技能会严重地限制人们获得报酬较高和价值更高的工作,数学素养成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坚教授、綦春霞教授与曹一鸣教授及来自北京教育学院的张丹教授一道就中国大陆地区义务教育数学学业状况进行了具体阐述。

他们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学校层面有学校类型、学校办学客观条件、学校环境、教师队伍状况、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观念、校长课程领导力等;学生层面有学生背景、学生学习情况、师生情况、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学校归属感、学生方法和学生自信心。为此,他们采用分层三阶段不等概率抽样的方式对包括新疆与西藏等省在内的140个区县、952所小学的38 312名三年级学生和2 008名教师及1 184名校长、446所初中学校的21 105名八年级学生与1 648名教师及597名校长进行了测试。他们指出,按照题册、时间设计与等值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在内容与能力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考查大陆地区中小学生数学学业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域与城乡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性,程度如何;影响各学校学生数学学业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14%的小学生没有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中部的不合格率会更低一点,但东部某省份的不合格比例是60%左右,可以看出东部各省市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同时,他们还指出在小学阶段,男女生在基本的空间下没有差异,在内容维度上的表现也总体不错,中学的基本趋势大体与小学相当。

清华一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篇三: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清华一小学校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工作方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从实验的初始阶段进入到推进深化和推广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我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及我市《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思路和目标

推进思路:

在巩固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抓住课改中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不断提高课改实验的水平和实效,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本目标:

1、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努力探索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在我市实施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据,从而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2、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管理机制,逐步明确地方、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努力提高地方、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的能力。

3、积极开发新课程资源,完善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增强课程资源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

4、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5、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改革,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和机制。

6、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科学习过程与正确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努力开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校本德育课程,不断为新课程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努力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7、构建具有组织管理、学术支撑、操作实施功能的新课程实验组织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校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支优秀的新课程实施队伍。

二、推进策略

1、统一规划,全面铺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在全面实施国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改革切入,推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教育、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改革。

鼓励学校根据各自实际选准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学科研究,多元化、多维度、多层次、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工作,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积累、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2、观念先导,重点突破,改革评价,构建制度。以转变教育观念为重点,以评价改革为核心,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大胆创新,突破难点。

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互动式培训、校本培训式等多种培训方

式,使之贯穿教师培训的全程。增强学校校本管理意识,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广泛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优化整合学校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的能力;改革学校评价制度,促进学校教育在理念层面上的根本变革,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持续开展。

3、课题牵动,典型引路,人人参与,共同发展。以科研促进课改,建立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课改工作模式,形成 “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区域成体系”的课改科研格局,教科所、基教室、体卫艺,共同组建基础教育课程行动研究课题组,对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攻关。

突出课堂教学改革中心环节,建立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平等协作、共同进步的合作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方式,通过网络式的教研活动,大量开展案例分析、现场会诊、反思交流,切实有效地提高每一所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4、加强交流,跟踪评估,分段总结,滚动推进。对实验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实验过程与实验效果的过程评价机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和定期总结制度,使课改工作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滚动推进。

三、推进措施

1、切实抓紧、抓实新课程推进中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为了使课改培训工作 落到实处,要理顺培训体制,严格管理,建立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培训学习制度、教师培训激励制度及教师培训档案库,保证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

要大胆探索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如:多维立体培训模式、现场会式培训模式、课题组培训模式、师徒结对子培训模式等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随着课改的推进,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将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与综合素质同步发展。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努力探索灵活高效、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模式,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与新课程实验的同步推进,并适度超前进行。坚持三个结合,把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相结合,校本培训与县市区级培训相结合,学科培训与通识培训相结合,发挥学校、教研、科研部门以及课改实验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起课改实验指导和服务网络,对实施新课程的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加强课改师资配备,已承担课改实验任务的教师要保持稳定性,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延续性。要选配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承担新一年级及课改学科的实验任务。

2、加强新教材、新教法研究,增强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新课程的推进中要进一步加强对新教材研究和新教法改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以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积极改进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内容、形式和方法。加大对教研质量的监控力度,教研室要定期参加区学科教研活动, 并对教研内容、方式给与具体的指导。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全体人员下到基层学校,给予教师具体细致的指导,对学校课改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学校也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新形式下的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的新模式,如:采用“现场会式”教研活动、多校共同举办合作式教学研讨等形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

共享,共同提高。

要继续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推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将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的目标、新教材的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各校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先进经验,市教育局将及时给予宣传和推广。

要建立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师生交流,教学互动,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双基,又要体现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要加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由单纯注重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向多维目标发展。

要建立课堂教学的反思制度,要在教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教材、改进教法、指导学法,组织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努力建设适应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管理机制。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需要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予以支撑和保障。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涉及常规教学、集体备课、课程建设、教学评价、质量监控等诸多方面,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拟制定下发《期末考试指导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同时建立校本课程审议制度等,加强对教学的管理。要通过“校长论坛”的形式,邀请各校教师就“学校教学管理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2015
篇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附件

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2015年修订)

说明:

1. 周课时数按标准课时计算,一至六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教学时间为45分钟。若安排长短课,教学总时间应基本保持不变。

2. 品德每周2课时,一二年级为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为品德与社会,七至九年级为思想品德。

3. 体育与健康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九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可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等途径,增加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

4. 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一到六年级每周4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2课时。音乐、美术可分别开设,也可分时段轮流开设,统筹使用课时。

5.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使用课时,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一二年级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不少于5课时,七至九年级不少于6课时。

6. 在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的前提下,学校可在国家规定总课时比例范围内自主安排其他课程的课时。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

见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浙江省教育厅文件 浙教基〔2015〕36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认真总结我省各地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就深化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总体目标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积极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课程体系

1. 完善课程结构。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

2. 开齐开好两类课程。各地和学校要按规定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确保每一位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15%左右,七至九年级20%左右。 (二)加强课程建设

3. 分类建设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可分为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1)知识拓展类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学科专题教育、地方历史和文化教育等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体艺特长类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生活技艺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雅的生活情趣。(3)实践活动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科技活动、调查探究、社会

实践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探究自然、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科学探究、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4. 科学制定学校课程规划。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发展目标和教育资源,制定有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得超过30%。 (三)改进课程实施

5. 统筹课程实施。加强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目标要求。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组织跨学科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与高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行业企业、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统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

6. 强化德育课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学习、生活习惯。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把德育目标渗透于各门学科教学,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7. 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确保课程计划内三四年级每学年不少于5天、五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以主题模块的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拓展训练和公益性劳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8. 增加课时安排的灵活性。课时安排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不增加周标准课时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不减少品德、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和活动的平均周课时数。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努力增加拓展性课程课时。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课时由学校根据实际统一安排。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 (四)变革教学方法

9.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10. 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广泛推进小班化教育,多形式实施协同教学、个别化教学,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 11.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推进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型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12. 改进作业布置和批改。精选作业内容,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有效性。推广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五)深化评价改革

13.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完善区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探索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建立和实施九年一贯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全面、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养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初中

毕业升学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14. 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四至九年级每学年不得组织多于1次的区域性文化学科“统测”。每学年对一所学校的学科“统测”不超过1次。文化学科“统测”和教学质量监测应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测的学生数:四至六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20%,七至九年级不超过本年级学生数的30%。严禁组织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区域性文化学科联考或月考。

15. 规范校内考试评价。一至六年级不组织期中考试或考查,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它学科只组织期末考查;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和考查推广非纸笔测试形式。七至九年级可组织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历史与社会等6门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其他学科只组织期末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要求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突出学科基本素养。拓展性课程在期末或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考查。一至六年级使用等级和评语报告考试和考查成绩,七至九年级实行等级、分数和评语相结合的报告方式。 四、实施要求

(一)积极推进课改

2015学年,全省各设区市、县(市、区)都要选择部分学校启动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着重摸索经验。2016学年,总结课改先进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在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鼓励有意愿有基础的学校先行开展课程改革。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课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课改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校制订课改方案和学校课程规划,进一步落实学校在课程开发、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权,研究解决深化课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各方职责,确保课改有序进行。

(三)强化师资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教师的课改专项培训,切实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开设能力。省内师范院校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计划地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改进教师培养模式,扩大培养小学全科教师。加强在职教师兼任学科的专业培训,培养“一专多能”的中小学骨干教师。 (四)完善配套措施

从2015年起,各地开展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学校课程规划和拓展性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指标;教师评职评优、绩效考核重视考察全面育人情况,把拓展性课程开发和教学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整合教研力量,创新教研方式,发挥教科研成果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加强阅览室、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快“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美丽校园”建设,为有效实施各类课程、促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附件: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2015年修订)(点击下载)

浙江省教育厅 2015年3月26日


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本文来源:http://www.yin56.com/xindetihui/102441/

    热门推荐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违反,是汉语词语,拼音是wéifǎn,意思是指行为或思想意识不符合制度、规律、法律等的要求。现比喻人或事物不正当或错误。违反一般为中性词,是人们依照相关依据所作的判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例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非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通用5篇)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非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五篇

      纪检,“党纪检查”或“纪律检查”的简称。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的纪律检查部门对党组织和党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检查和监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检监察干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党委书记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锦集五篇

      书记,原指负责文件记录或负责缮写的人员,在一些政党和政党型社团中也指主持日常事务的领导人。社会主义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一般称“总书记”或“第一书记”。各省、市行政区等第一领导人,对应指省委书记、市委书记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委书记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心得体会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集合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心得体会集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